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6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中共林州市委主办,人民论坛网、中共林州市委宣传部承办,人民智库提供课题支持的“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以下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的现场发言。
非常荣幸能够跟大家共同探讨红旗渠精神。我觉得红旗渠首先是一种文化记忆。记忆和历史是不一样的。现在红旗渠精神仍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一段文化记忆,当年那首红旗渠之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让人感受到的力量成为我们内心记忆的一部分。讲历史我们可以讲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而红旗渠是无数意义的叠加,它是是中华民族奋斗的象征性符号,是通过千千万万人的文化记忆传承呈现出来的。
第二,红旗渠是一种价值传承,包含一系列的价值观。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几个都沉沦或者转型了,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一直延伸到今天?五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一直都没有泯灭,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的历史中包含自强不息的精神,到了生存的极限,我们奋起。红旗渠的修建也是被逼到了生存的绝境——没有水就没法活,于是“逼出来”了人民的创造性、想象力和奋斗精神。中国人始终有“天不能灭、地不能埋”的这股气,这是我们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一方面。
第三,红旗渠精神是文化精神的延伸,一代一代人把这种精神延续下来。红旗渠最了不起的地方,是它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拓了一条水道、通了水。林县人民通过自力更生追求美好生活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既是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也是人类共同的集体记忆、集体精神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精神的延伸,体现了人定胜天与天人合一精神的结合,革命历史与当代生活的对接,本土文化与人类愿景的共生。
未来,如何讲好红旗渠故事,将红旗渠精神在当代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是个重要的问题。红旗渠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在今天怎么讲?红旗渠精神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是传统中国的延伸,又是现代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它体现了顺应自然、丰富自然的精神。这种精神文化记忆我们保存的同时还要创造,要为整个中华民族提供一个象征符号。这种精神对90后、00后的年轻人怎么传播?现代的年轻人确实了不起,有足够的全球视野和良好的教养。但是如何让这些年轻人接受像红旗渠这样象征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符号并把它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们社会面对的一个新的挑战和考验。例如,现在玩游戏的年轻人那么多,我们可以放开思维,制作一款红旗渠游戏。我们要创新思维、要脑洞大开、要解放思想,与今天的时代相契合,让90后、让中等收入群体知道民族的精神符号,把这种精神传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