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文化对传统道德冲击几何

【摘要】网络媒介文化作为转型期社会亚文化的浓缩,既孕育着媒介文化运动轨迹的温床又冲击着传统伦理道德的红线。因此,在剖析媒介文化对传统伦理道德影响的同时,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实现媒介文化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击,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

【关键字】网络媒介文化 冲击 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网络媒介文化具有虚拟性、多元性和依附性

网络媒介文化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亚文化的重要形态,主要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以社会热点为动态映射的文化总称。就当前网络媒介文化的流变而言,主要包含如下网络媒介文化:首先是通讯媒介文化。所谓通讯媒介文化主要指通过APP客户端的各种交际软件传播个体交际的文化,它占据着媒介文化的半壁江山,同主流媒介文化相比通讯媒介文化是以交际语言和模式为主并不断外扩的文化形态。其次是动态社会型媒介文化。同通讯媒介文化个性张扬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完全的社会性,通常指以传播媒介为载体传递信息追踪社会热点的媒介文化形式,一般具有一定的行业规范和运作机制。再者是多元自媒体文化,主要指以传递特定信息而形成的类似于网站信息的文化,同其他媒介文化相比,自媒体文化在形式上较为规范、在文化信息反馈方面比较专一。

网络媒介文化作为新时期社会亚文化的核心包涵着文化范畴的基本要义和属性,但是作为新兴亚文化的支流网络媒介文化受其载体和传播主体的影响彰显着别具一格的独特属性,即:虚拟性,同网络一样网络媒介文化具有虚拟性,一方面网络媒介文化容易造成事实在传播过程中的失性、失真,特别是媒介文化传播的虚假性变异。另一方面网络媒介文化基本上涉及社会所有领域,文化本身的良莠不齐,特别是文化创造者缺乏社会公德意识,虚假信息的传播屡禁不止。

多元性,网络媒介文化从自身文化属性和媒介传播形式及创造主体方面都存在多元性倾向。其自身包括若干不同载体的文化形态,如:通讯型媒介文化等,而且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网络媒介文化自身也不断细化、多元。

依附性,同其他社会亚文化形态相比网络媒介文化具有鲜明的依附性,它主要依托不同形式的网络媒介并以媒介信息的凝聚为主,或者说网络媒介文化依赖性使得自身缺乏独立存在的基本形态。此外,网络媒介文化同网络媒介一样具有更新周期短的特征,因此从某种程度讲网络媒介文化还具有不稳定性等特征。

网络媒介文化冲击社会道德的表现及成因

网络媒介文化对社会道德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介文化导致道德主体的人格错位,网络环境中任何参与网络活动的主体都有可能成为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但是网络媒介文化的虚拟性容易造成个体道德主体的错位,在网络环境中个体社会活动的无节制性,个体身份的多重化、符号化等导致个体人格的道德分裂,网络区域中的随意性也逐渐卷入现实生活,现实与虚拟的对立必然导致道德主体的人格错位,伦理道德意识的淡化。二是媒介文化的多元性导致道德评判的搁置,网络媒介文化传播中往往夹杂着低俗信息,但是愈发炒作的媒介文化呼声越高,使得媒介文化的评判标准转而成为网络点击率与网络呼声。三是传统伦理道德被蚕食,网络媒介文化中时常富含对传统道德的颠覆信息,特别是影响价值观的事件时有发生,传统道德在网络文化冲击下出现失真、失性,传统道德的网络化反而成为边缘文化。

网络媒介文化冲击传统道德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伦理道德与网络媒介文化更新周期的矛盾,传统伦理道德更新步伐难以满足媒介传播的需求。二是网络媒介文化作为新兴亚文化体系,缺乏健全的社会准入调控机制,网络媒介文化容易出现区域性的失控乃至崩盘。三是网络媒介文化传播者与创造者缺乏必要的道德素养,导致网络媒介文化也缺乏道德的土壤。

利用网络媒介平台,弘扬传统道德

首先,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弘扬社会正能量。在网络媒介文化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击不单是媒介信息领域的价值观考量,而是多元文化机制下的自我洗礼。网络媒介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塑造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传统道德的冲击。网络媒介文化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理应以网络为阵地实现反击。弘扬社会正能量,一方面要利用网络媒介平台,传播富有时代性的道德楷模,实现伦理道德示范性传播,使传统伦理道德在网络媒介中体现自身的魅力。另一方面传统伦理道德以网络媒介为平台就是要借助媒介的传播效应,扩大以喜闻乐见小事中伦理道德的艺术性,对网络媒介文化进行符合当代价值观指向的价值观引导,实现社会正能量的良性传播。

其次,以个案评判为契机,完善网络媒介文化管理机制。网络媒介文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主要以违背群体性共识的热点话题入手,提高媒介信息的热度。要实现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击一是要注重社会热点的道德评判,提高传统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评判尺度和认知广度,缓解“网络炒作”“网络追风”等网络媒介文化引起的个体价值观迷茫和社会道德机制的沦丧。二是要注重完善网络管理机制,一方面相关部门对网络环境的监管不力,网络平台中时有摧毁道德观事件的爆发,事后缺乏专门性的机制调控反而导致事态的扩大,完善网络管理机制既要注重多维管理机制又要相互监督;另一方面网络监管机制过于技术化,缺乏道德构建。三是要加强网络媒介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的道德素养培养,从文化源头杜绝非主流文化形态的繁衍与传播。

最后,以文化整合为手段,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随着媒介文化的负面效能逐渐显现,媒介风暴浪潮下传统道德的评判标准弱化,要实现网络媒介文化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自我反击务必要坚持以文化整合为手段,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作为媒介文化批判指标,净化媒介文化环境,防止网络恶搞、网络炒作造成践踏价值观的信息扩散。实现网络媒介文化的良性整合,就是要以文化信仰的价值观根植为基础,推动当前网络媒介文化的整合。第二,网络媒介文化作为新兴亚文化体系有着外在必然性,整合媒介文化还要以文化的基本属性为基本,实现“文化推手”的道德素养矫正,防止文化整合过程中主流文化的载体变异,反而影响媒介文化的价值观疏导。第三,网络媒介冲击下传统道德的反击也要注重伦理道德的培养,一方面网络媒介文化使得道德主体虚拟化、道德责任的无限缺失,影响价值观的“头条”反倒成为年轻群体的嚼头,社会荣辱观的倒置呼唤传统伦理道德的硬性注入,从而反矫正媒介文化熏陶下个体道德迷失。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更新,网络垃圾信息充斥着社会生活,法制与行业机制难以细化至颠倒传统审美的媒介文化,社会需要传统伦理道德强烈回击、价值观洗礼。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系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2016GXDJ-D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田兆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理论学刊》,2011年第10期。

②王新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实现探究》,《学术论坛》,2012年第1期。

③《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与“行”》,《求是》,2012年第7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几何   冲击   道德   传统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