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缺口持续增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收费公路进入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支出快速增长。
收费公路收支缺口与企业经营亏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划等号,前者是一个年度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反映的是全年现金流入和流出状况,通俗来说就是“流水账”,其统计和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后者则是企业从经营角度考虑了折旧摊销、应收应付等多种财务因素后得出的结果,计算方法更为复杂,两者的内涵外延并不相同。通行费收支缺口反映的是收费公路行业的现金流压力和资金链的紧张程度。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还处在加快成网的集中建设阶段,国家财政投入无法满足需求。《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的7.59万亿元收费公路累计建设投资中,财政性资本金投入占17%,非财政性资本金投入占14%,而银行贷款本金占了63.5%,其他债务占5.5%。具体分析2016年收费公路的收支缺口比2015年增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建设任务重,债务增长速度快,还本付息支出快速增长。2016年收费公路还本付息支出为7063.8亿元,比2015年的5749.9亿元增加了1313.9亿元,增长22.9%。
二是当前收费公路已进入偿债高峰期。银行一般会给收费公路项目“建设期+1年左右”的宽限期,宽限期内可以只付息,少还本甚至暂不还本。待宽限期结束后,就会按贷款约定进入正常还债阶段,还本付息支出有较大幅度增长。
为什么收费公路里程增加了,养护支出却少了,运营管理支出增加了?
大中修投入具有周期性,运营管理支出增加与收费公路里程、人工成本上升、水电燃油和保险费用支出密切相关。
2016年,全国收费公路通行费收入总额为4548.5亿元,支出总额为8691.7亿元。收费公路支出中超过八成是偿还到期债务本金和利息,其余两成用于养护管理、公路及附属设施改扩建以及税费等其他支出。各项支出占收费公路支出总额的比例较2015年没有显著的变化。
2016年养护经费支出476.3亿元,比2015年的503.5亿元减少27.2亿元,减少5.4%,有小幅下降。养护经费支出中,小修保养支出204.2亿元,增加22.6亿元;中修支出141.3亿元,减少31.1亿元;大修支出83.9亿元,减少20.1亿元;其他支出,包括预防性养护支出、养护设施设备购置支出、养护检查检测支出、应急性养护支出等共47亿元,增加1.4亿元。
小修保养属于日常性养护,其支出费用与公路的里程密切相关,2016年收费公路里程增加,相应的小修保养支出也在增加;而大中修等养护工程投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一般公路经过5年以后需要对路面进行中修,10年需要进行大修,具体的大中修年限与路段的通车年限、交通流量、自然灾害影响、地形地貌、建设标准、养护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换代、养护资金供给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不同年份需要大中修的里程会有较大差异,其支出也是动态变化的。2016年收费公路大中修投入较2015年下降18.5%,这也是今年养护经费支出有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运营管理支出增加和收费公路里程增加有密切关系,另外还包括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水电燃油和保险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如保险费用支出增加了4.2亿元,水电燃油及取暖支出增加了5.7亿元。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收费公路偿债压力更大,这些地区是否会减少收费公路建设?
只要群众有需要,就应该加快建设。
从债务余额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约各占三分之一,但从通行费收入来看,东部地区的收入大约占全国的一半,中西部各占四分之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收费公路确实存在着偿债压力更大的问题。
公路作为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的基础设施,其适度超前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得到了广泛验证,“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社会共识。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的高速公路:连接公众与市场,实现公平发展》报告认为,从道路交通投资对缓解贫困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来讲,对中国西部省区的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影响要比东部省区高出约10倍。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能力相对较差,需要利用收费公路政策发展公路基础设施,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产品运出去和产业引进来的效果,推动区域的平衡发展。
公路是公共产品,具有普遍服务特性,修建多少公路、修建多少收费公路取决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公路建设,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只要群众有需要,只要经济社会有需要,就应该加快建设。“十三五”期,我国将重点建设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络,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对城区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全覆盖,主要建设任务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因此,未来一个时期,高速公路建设还会保持一定速度,里程规模也会持续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