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文化自信集中表现为核心价值观自信

【摘要】当代的文化自信集中体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文化自信主要在于其所代表的文化先进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对世界先进文明有益成分的吸纳性,及其所反映的鲜明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关键词】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文化是发展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并非指的是对全部中国文化的自信,而指的是能够代表中华民族的价值理想和追求,能够代表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并具有现代价值、能够引领未来中国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就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所针对的文化,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主要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学界仍处于研究探讨中,中央的文件中也没有权威的具体的表述。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就内容而言,文化是丰富多样的,但其深层次的价值观则是稳定而具体的,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因此,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三个倡导”,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所明确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当代的现实语境下谈文化自信,就浓缩为对上述“三个倡导”内容的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文化自信之由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价值观,这是其能够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长期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形态,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础。马克思主义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以此为指导并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表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望,凝结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智慧和价值理想,必将成为广大民众信任和遵守的道德规则、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明的继承。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现代社会,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文化必须与国际接轨,立足本国实际,结合自身需要,采取学习和借鉴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和丰富营养,使其文化中的优秀因素与中国文化相适应,并为我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世界文明优秀和有益成分的吸收容纳。

代表一种文化的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必须能够反映出时代的要求,而且应该面向未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指引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出鲜明的时代性和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定的价值目标、价值指向和价值准则具有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永恒价值和意义,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有的内容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诉求,而且也表达出中国人民在追求这样的理想过程中所透露出的坚定自信。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出一条与西方不同性质,却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更加成功的现代化之路,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近4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是全球表现最好的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所创造的奇迹可以说是21世纪最为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当西方国家的发展从顶峰跌落时,中国发展却异军突起,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不容否定。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不仅是时代的现实要求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表现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最终归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髓的凝聚与提练,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判断是非对错和进行价值追求的行为准则,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且能促进人们在多元文化价值的交汇中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我们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谱系,植根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基于当代中国的伟大历史实践,并顺应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不仅具有融汇古今的包容性,而且具有融通中西的开放性。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所代表和反映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吸收了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反映了不同文明所承载的共同价值。

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隔断传统的无根文化,而是基于传统,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内容的文化;不是守旧的文化,而是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新型文化;不是自我封闭的文化,而是吸纳了世界文明有益成分的开放性文化;不是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狭隘文化,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众化文化;不是停滞不前缺乏活力的文化,而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凝聚力和推动力,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顿身心的价值依托,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世界形象重塑提供精神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制度的优越性和理论的科学性,归根到底是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

(作者分别为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③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责编/张寒 美编/杨玲玲

[责任编辑:张蕾]
标签: 价值观   核心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