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降低导致情感偏移
网络不像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其内容没有经过层层把关,更没有经过严格审查。各种社会思潮通过开放的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多样化的信息刺激源。极尽功利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借助网络强大的传播力量,把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趣味的产品和信息大量展示在人们面前,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文化,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这些纷涌而至的信息流,给人们尤其是给处于价值观形成中的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不仅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导致其文化素质降低。
此外,受美国在网络上宣扬的所谓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被逐步西化和分化。在此过程中,诸如热爱祖国,对待亲情和友情,对待他人和社会的看法都会发生严重偏移。很多人甚至把自己封闭在虚拟的环境中,导致偏执、孤僻、自闭和愤世情绪的产生。
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的策略
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潮在网络上流行泛滥,如果任由这些意识形态在我国随意发展,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面对互联网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党立国之本,还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最有力的思想武器,更是指引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旗帜和灵魂。
为了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首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力量,建立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然后通过宣传科学理论和传播先进文化,让人民更加深刻理解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体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通过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引导人民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实践。
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只有扎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土壤,才能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民族的生存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一旦民族文化安全受到威胁,就会出现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面对文化侵略,为增强国家凝聚力、维护民族利益,必须培养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中华民族具有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在开放的网络里,在多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下,中华文化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考验。
为保护民族文化免受异质文化的渗透和干扰,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坚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土特色,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和教育力度,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帮助人们重塑价值信仰、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质量。还应抓住网络时代机遇,把我国的优秀文化数字化,在互联网上加大对反映中华文化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息资源的宣传。通过网络媒介,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在信息化道路上逐步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地位,平等参与网络文化竞争,争得民族语言话语权,扩大中文的网络生存空间,使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大众化、全球化。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作用。
维护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作为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资源优势并不等于文化产业优势。近年来,西方文化产品尤其是美国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充斥着中国市场,严重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传媒业在传播技术与手段上,在产业经营与管理上,在整体实力上,以及在国际影响力上,都还存在不少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资本、企业和产品对我国文化经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文化产业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抵制西方文化巨舰,大力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建设是必由之路。首先应立足国情,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正确的并且适合国际惯例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还应对文化产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有计划性、目的性和程序性。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还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构建国际文化营销网络。目前,与国际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对照,我国现行的文化产业体制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因此,推进我国文化产业体制的创新也势在必行。只有立足文化创新,才能努力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原创力,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