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使命——积极作为,强化产业、培训、环保等各项基础工作力度,努力在历史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
雄安一出天下名。
最能感受到新区变化的是白洋淀旅游业。白洋淀上“摆脚人”赵小三说,现在还不到淀区旅游高峰期,但他已从早忙到晚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安新县旅游局副局长张克信说,今年白洋淀的旅游旺季提前了近一个月。五一、端午小假期里,瞬时游客人数达到1.2万,景区不得不发布预警,这是景区成立以来未曾有过的状况。
为应对人流量增多的变化,容城高速路出口也由原来的三进四出,改为四进七出的十一车道,目前已经投入运营。
游客是慕名而来,而着眼规划建设、谋划长远发展的产业也未雨绸缪,展开布局。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吸引高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
雄安新区将以发展新经济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引擎,以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集群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成为辐射周边、引领河北的创新发展高地。
——瞄准前沿,超前布局。重点布局具有跨界融合、创新活跃、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特征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融合产业;
——面向北京,整合资源。坚持中央企业引领和民营高科技企业进驻相结合,重点引进具有较高附加价值、较强竞争主导权的高精尖产业集群;
——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着力营造有利于前沿信息技术、生物健康、国防科技等重点产业集群和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
本地企业也在瞄准未来方向,捕捉商机。
“我来自雄安新区雄县”,在贵州省6月份举办的一场高端文化论坛上,河北帅康座椅有限公司董事长昝贺伏发言时,首先以这句话自报家门。他已将旧名片换成了新名片,多了4个字:雄安新区。
雄安三县,历史上形成了雄县塑包、容城服装、安新制鞋等各具特色、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传统特色小产业集群。当地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加大淘汰低端产业力度。雄县有1万多家中小微企业,目前已取缔“散乱污”企业3400多家。
位于容城的河北津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西装120万套(件)、销售额超亿元。津海公司总经理薛新建表示,将密切跟踪新区产业规划调整企业航向。“如果能留下,我们将马上动手改造生产线,向智能化转型。即使加工环节需要外迁,也争取把研发设计、销售展示等环节留在新区。”
培训,是雄安当地“农民变市民”、从事新职业的基础工作。
培训当地群众学习技能,将来可以投身到新区建设之中,既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又能保证长远就业。
6月26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组织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75家中央和地方企业开展劳务用工对接协作活动,向新区工人提供6.86万个就业岗位。雄安三县也积极组织培训班和招聘会,为当地群众和企业牵线搭桥。
新区提出,今年底前将组织1万名人员进行就业、创业培训。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新区规划建设的关键环节,也需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
当前,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实施淀区水生态环境全面普查,并提出白洋淀流域八条河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淀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方案,开展重点工程的前期调研、钻探、采样工作,这为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和规划重点工程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白洋淀补水工作在持续进行。截至6月29日,上游水库已为白洋淀补水5347万立方米。到7月10日,总计将补水近6000万立方米,远超此前计划。
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白洋淀及其外延联通水系等重点区域也强化环保整治,大力削减入河入淀污染负荷。按照统计,目前已经完成202个纳污坑塘检测,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5.5万立方米。
安新县委书记杨宝昌说,今年下半年,安新继续突出重点领域整治,做好唐河污水库黑臭水体整治、散乱污企业整治等重点工作,做好白洋淀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