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的楼宇。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5月12日上午,湖北自贸区颁发首张“九证合一”营业执照。王 虎摄(人民视觉)
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综合服务中心内的“二十二证合一事项一览表”。新华社记者 李 博摄
福建自贸区发挥特色优势,搭建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功能性平台。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7月10日起,上海等11个自贸试验区将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7年版)》。与上一版相比,新版负面清单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内容缩减到百项以内,外商投资准入的开放度、透明度、可预见性将大幅提升,充分体现了自贸试验区开放更加积极、监管更加包容、服务更加优化的特点。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中国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从2013年至今,中国自贸试验区扩围为11个,一个从沿海到中部再到西部的自贸试验区战略新框架已初现轮廓。承载着以开放促改革的使命,各个自贸试验区正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新作为赢得发展新空间。
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在上海金桥开发区欧莱雅产品研发大楼里,一批当季的兰蔻清洁面膜仅用5天便获得了自贸区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即将与国外同款产品同步上市。欧莱雅相关负责人余晓表示,备案比起原来的审批流程缩短了整整3个月,让当季彩妆可以“踩着点”投向中国市场。
上海自贸试验区3月1日开始试行的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进口“审批改备案”制度,这只是自贸试验区进入新阶段继续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招商引资强调的营商环境是税收优惠和低成本土地,而自贸试验区所创造的营商环境更多的是软环境,即企业是否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否获得了便利的贸易通关环境。”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这让企业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感觉度。”
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渐入深水区,“负面清单”制度逐渐成为深耕“国家试验田”、打造“制度创新高地”的一个有力抓手。
“负面清单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可以改变过去对外商投资的审批制度,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另一方面,增加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透明度;同时,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对内、外资投资均有很大帮助。”有关专家表示。
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吸引国内外资本的投资布局,自贸试验区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上海自贸试验区确立“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改革方向,率先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通关协作机制,缩减企业申报数据项,为上海口岸95%以上的货物、100%的船舶提供服务,推出近百项口岸监管创新措施,进出境时间较全关区平均水平分别缩短78.5%和31.7%。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新区片区,首创“纳税便利化指数”,以分数形式把纳税人的办税体验进行直观的量化体现,并定期更新,通过指数可以与外国、港澳相比,了解横琴办税便利化的程度和改进状况。
正是基于这些创新举措,自贸试验区逐步成为吸引外资的引擎和国内对外开放的高地。有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4月,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8734家,吸收合同外资6880亿元。上海经验推广后,广东、福建、天津3个自贸试验区累计设立外资企业12712家,吸收合同外资1135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