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热点观察 > 正文

人性 当为人工智能的明灯

当今,网络上充斥着一种担忧:人类要被人工智能打败了!甚至一些科技界的大佬也警告:要慎重发展人工智能!有人甚至预言: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被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将变得无用!

为何会有这样的担忧,以及这样耸人听闻的预言?我们的某些生理能力不是早就被我们的创造物超越战胜了吗?当我们最为重要而且最具特点的智力也被创造物战胜,就一定变得恐怖吗?

日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7毕业典礼上,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发表的演讲再次提醒我们,人性才是指引我们技术创新方向的明灯。他说:“如果科学是黑暗中的探索,那么人性则是引领我们前行、让我们看清危险的烛火。”人性,不仅让我们看清技术的本质,也让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性。

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智能机器人,在现今以至于不远的将来只是一个智能化的工具,它们是一个冷血机器,就现在看来除了超高的所谓“智商”,其它都是零。

我们现实的世界,尤其是我们认知中的世界,是由个人的行为以及人的互动行为构成的活生生的世界。除了理性和逻辑,我们还拥有诸如信仰、文化、伦理等精神现象。在人性之下,我们才保有了这个世界的存在和发展。

面对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点燃人性这盏明灯,否则就会如马克思所言:我们有被自己所创造的技术“异化”的风险。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永无止境,我们要辩证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人借助科技的手段,是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不是与自然之间盲目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而是按照既定目标改造自然并创造价值。同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给病人心脏做支架手术,在治病的同时,支架本身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需要尽量避免。所以库克说,“我所担心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没有价值观,没有同情心,没有对结果的敬畏之心”,“仅靠技术本身并不是终极之道,甚至有时候技术也会是问题的一部分”。

今年4月,英国下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其对“决策中的算法”所做调查的反馈。调查显示,对于算法作出的决定,人类的干预可能是不可避免的!牛津大学哲学和信息伦理学教授卢恰诺·弗洛里迪认为,人类干预将是件好事。

如果需要担忧,我们应该担忧被技术和“人工物”所异化。我们不仅要拥有智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作为人性标志的智慧。智力不等于智慧,人类的智慧需要看护,也需要敬畏。真正的智慧应该属于人类全体,也服务全人类。就如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所说,“科技和文化、人文结合起来才可以让人理智”。我们不能期望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拯救者,更不能让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毁灭者,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富有人性的智慧,也要靠我们担负起责任。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性   科技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