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知识产权数量多少与城市竞争力关系密切 (2)

—— 为城市创新植入知识产权之“芯”

破解职务发明“痛点”

科研院所是知识产权的高地,如何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更好助力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解决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一“痛点”十分关键。

谢商华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后,《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也相继出台。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比如,职务专利转移转化率仅为3%左右,专利维持时间一般在1至3年左右,浪费现象严重。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谢商华认为,职务发明的所有权既不能共有,又不可先确权、后转移转化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职务发明无论是对外转让、许可使用、投资入股,还是自行生产,都费心费力且存在巨大风险,但赚了钱是国家的,作为高校院所的管理者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不转移转化则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如此一来,科研院所也就没有动力和意愿将职务发明推向市场。

破解这一难题,四川在西南交通大学率先进行了探索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试点,明确科技人员与所属单位是科技成果权属的共同所有人,将“先转化、后确权”改变为“先确权、后转化”,将事后奖励权改变为事先的知识产权。如今,“西南交大九条”发布1年多时间,已有超过150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了分割确权,8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而在2010年至2012年期间,西南交大只有7项专利得到转化。

“从激励的角度看,先确权、后转移转化远优于先转移转化、后确权。”谢商华说,如先确权只需高校一个章即可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专利分割确权手续,然后作价入股,职务发明人就拥有了公司的股权。而后确权涉及国有产权交易,需要政府十多个部门审批,且最快要在公司成立3年之后才能开始确权,有较高的制度成本和较长的延迟性。“实践中,通过所有权赋予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能够促进科研人员与受让方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顺利转移转化。”

深挖知识产权价值

“作为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25名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功不可没。”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如是点评。

2016年,国际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公告对全球140多个国家的创新环境、商业成熟度、教育知识产权的产出和投入、科研等80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和全球排名,中国位列第25位。在过去,前25名全部被发达经济体所垄断。

作为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构成,知识产权正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以知识产权引领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甘绍宁认为,一方面要努力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推动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制保障的城市知识产权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政策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另一方面,要深入贯彻关于严格专利保护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相关工作,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启动难、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积极营造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当然,还要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只有不断加快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高价值核心专利,才能更好构建城市竞争发展的新优势。”甘绍宁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潘旺旺]
标签: 知识产权   杭州   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