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促使党建工作进入新的机遇期。但是,在“互联网+党建”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存在信息化和服务化相分离的问题。因此,要扎实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突破固有执政方式局限,树立执政新理念,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 信息化 服务化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如何将“互联网+”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促进信息化和服务化协同推进,有效提升党建工作效能,是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互联网+党建”工作存在着“一阵风”“一本经”“一张皮”“一孤岛”问题
“互联网+”时代下,充分运用网络手段发挥党建的积极作用,这为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新机遇,为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提供了新平台,为提高党建效能提供了新手段。“互联网+党建”在推进便捷化利民服务、实时化培训教育、动态化监督管理、扁平化交流沟通等方面,形势一片大好。但也遇到了信息化和服务化相分离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个别基层党组织响应“一阵风”、政策高悬“一本经”、观念更新“一张皮”、党建平台“一孤岛”。
个别基层党组织响应“一阵风”。个别地区、领导认为党建不重要,出于个人政绩考虑,更愿意将精力放到具有硬性考评机制的经济建设中来,或者受限于当地财政预算,不愿意将过多的财力投入到执政的信息化过程中来。个别地方党组织对“互联网+党建”的响应,仅仅是“一阵风”式的三天热度,停留于口头、书面。上级领导视察时,临时建立党务工作交流群,更新党政门户网站,布置数台电子借阅机等。上级领导一走,党务交流群、门户网站、电子借阅机就立即被“冷落”,甚至个别地区的党政门户网站常年闲置,出现“一检查一更新、不检查不更新”的情况。
个别乡镇地区政策高悬“一本经”。我国“互联网+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开展于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城市街道社区,乡镇党政机关往往处于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且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党员素质、技术条件,“互联网+党建”多处于初级网络办公的水平,对网络系统开发、云计算数据、大数据技术运用等网络时代科技产物应用还比较陌生。个别乡镇地区还有可能存在对日常的政策交流群、工作群疏于管理,对党的政策、党的教育培训,学习不到位、交流不认真、反馈不及时。整体来说,虽然我国乡镇地区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但电子政务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互联网+党建”任重而道远。
个别基层党组织观念更新“一张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逐渐习惯于借助微博、博客、微信、网络论坛等表达对时政热点的看法,网络民意表达日趋活跃。近年来,地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更新传统的群众工作观念,主动了解网上舆情,变通工作方式,积极回应群众关心之事、质疑之事,真正赢得了民心,受到群众“点赞”。但是,还有少数地区“互联网+党建”仅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一张皮”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作为。例如,个别党员干部思维模式僵化,过于保守,观念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硬件更新速度,习惯在网络“潜水”,担忧过多的参与互联网民众服务会增加个人、单位、地方曝光度,容易被揪“小辫子”,给党和政府“抹黑”。因此,本着“无过即有功”的执政理念,封闭当地党和政府消息,对可能不利于当地权力机关的网上言论、事件实施“权力删帖”“行政禁言”。
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建平台“一孤岛”。近年来,各地党组织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党建工作的要求,建立各种形式、专门系列的门户网站。如反腐倡廉网站、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网站、政策服务咨询大厅、组织改革门户等,加快形成线上线下两条通道,提高党内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但是,个别地区却存在信息系统不联通等情况。譬如,个别地区政府、人大、政协之间信息系统不联通,信息共享程度低等。这样一来,就不利于党员干部信息的统一管理,阻碍了网络舆情的分析把控,限制了党建工作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推进。
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延伸到网络上来,实现人民需求和政党服务之间的精准实时对接
党建和互联网的融合实质是以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提升我党服务群众的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亟需促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和服务化相结合,建立“互联网+党建”的长效机制。
中央牵头,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个别地方党组织在“互联网+党建”的工作中“敷衍了事”,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央要求的非强制性。因此,由中央牵头,构建一体化党务平台,可以很好地解决个别地区“一阵风”式响应问题,真正重视起互联网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具体来讲,由中央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党务平台门户框架,组织工作、纪检工作、宣传工作、统一战线工作、文秘工作、对外交流工作等,分门别类、条块清晰,各地党组织根据当地实际党务工作情况进行窗口开发、内容更新,以实现各地党务平台互联共通,各地党建工作同步推进,促进党的建设有序、有效展开,党的政策快速、快捷落地。
县级帮扶,提高乡镇信息化水平。乡镇基层党组织受制于技术条件、党员素质等因素,党建和互联网结合程度还很低,这就需要以县级党组织为主体,市级党组织参与,并给予乡镇党组织“互联网+党建”工作技术支持、培训支持。一是在考察乡镇党务工作实际的前提下,县级党组织帮助当地建立、开发党组织门户网站,帮助开发基层网络管理系统,设计党员干部信息、网上业务服务窗口、日常工作审批、绩效考核栏等。二是做好乡镇党员干部相关技术培训工作,帮助乡镇党员干部更快地融入互联网,引导其通过微博、微信,及时推送政策信息、建设成果,积极回应网民咨询,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提高乡镇信息化水平使乡镇党组织直面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服务、管理等功能,提高执政效率,改善乡镇基层党组织形象。
重视教育,树立网络群众工作观。发挥党宣传部门作用,加强群众工作观教育,深化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观的理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网络群众观。一是更新思想观念,重视起公共网络空间,坚持把党的领导权延伸到网络上来。二是要加强党员干部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培训授课、专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融入互联网,熟练掌握网络办公、网络服务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精确掌握民众诉求、了解网络舆情,鼓励党员干部积极与网民沟通,倾听网民呼声、征集网民民意、回应网民诉求,提高与网民互动能力。
信息共享,打造党政数据资源库。“互联网+党建”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统一的党政信息资源库。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党员信息网络管理平台,打造党员信息资源库。实现党员信息、党员动态、党组织关系转接、党费收缴、党员考察等的管理模块分化,促进党员管理的系统化发展。同时,同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风党纪、功过政绩等信息,为党的反腐倡廉、整风肃纪、干部升迁等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建立民意诉求、网络舆情数据库,联通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各类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尤其是留言板、评论区,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了解民众诉求,掌控网络舆论,为党的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互联网+党建”要求党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优势,建立统一的党务平台和党政数据资源库,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工作观延伸到网络上来,实现人民需求和政党服务之间的精准实时对接,推进党的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
【参考文献】
①李德:《增强领导干部的舆论意识和媒体沟通能力——基于处置公共危机的视角》,《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
②郑洪涛:《适应“互联网+”新常态 助推党建工作创新》,《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
责编/陈楠 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