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科技视野 > 正文

增加有效供给该向何处发力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适应需求是市场经济的永恒命题。特别是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对供给的质量和结构都提出更高要求。其中,百姓的消费需求必将从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从注重商品到注重服务,从基础性消费为主到发展型改善型消费为主转型。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适应升级中的消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两把斧”。

第一把斧:

提高产品质量 满足消费需求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货物出口第一大国,我们的生产能力很强。但另一方面,国人海外消费超万亿,千里迢迢购回的不少外国货都标着“中国制造”。这一错位现象源于消费者对国内供给的不放心、不信任,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国内供给在标准和品牌等方面的差距。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标准和品牌建设工作。

第一,切实加强标准工作,促进供给质量普遍提升。国家标准是一国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标尺。尽管近年来我国标准工作有所加强,但部分行业标准缺、标准低、标准窄等还是让消费者不放心。以食品行业为例,当前,国家标准尽管已经能覆盖90%以上,但其制定实施中的不足和漏洞客观影响了我国食品供给质量的水平及消费需求的满足。因此,应将事关供给全局的标准工作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工作,高位部署,系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对于部分过时、过宽或适用范围过窄的标准,抓紧完善、填补空白,统筹部门的标准职责,以此来促进国内供给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普遍提升,构筑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供给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品牌是企业及产品质量、服务、文化等的综合体现。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唯有以质量为基础、服务为支撑潜心塑造品牌,才可能赢得消费者认同,在拉回消费中释放产能红利。宏观上,品牌往往成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具体体现。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品牌意识有所提升。但从万户市场主体的商标拥有量看,我国与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的消费需求令全球瞩目、全球羡慕。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超33.2万亿元,消费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然而,消费大国、生产大国并不自然等于经济大国。这其中,自主品牌能力培育和转换是关键,自主品牌已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在宣传品牌、引领消费方面起了个好头。国家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政府、协会、企业、媒体共同努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在供给改善中提振消费、满足需求。

第二把斧:

促进服务发展 引领社会需求

升级变化中的需求是供给改革和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出路。展望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消费的比重越来越高。从北京来看,服务消费规模已经超过了商品消费,占到市场总消费的53.2%。按照发展规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是平行推进的一个历史过程。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7%,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必将带动服务消费的大力发展。但目前,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中多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还存在“小散乱”等问题,单位规模偏小,组织方式松散,从业人员行为不规范,这都与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服务消费需求不符。我国充足的劳动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潜在供给,但要真正让消费者选择、转化为现实供给,还需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立足标准,提高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服务消费不同于有形产品消费,消费质量很难在消费前预知,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更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发展受重视程度不够,相比制造业,服务业标准工作的总体水平更为薄弱。据初步统计,日益丰富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国家标准较少,各种形式、层次的标准和规范加起来数量也不多,其中,不少是在“十二五”之前发布实施的,严重滞后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急需更新修订。未来应着眼小康社会服务消费的需要,系统进行服务业行业的标准制订、修订,以标准提升行业规范水平,为潜力巨大的服务消费营造规范放心的环境;服务业企业则要加强标准贯彻和员工培训,注重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供给的一致性,在提高服务质量中赢得市场、满足需求。

二是发展现代模式,提高组织化、品牌化程度。要充分利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方式,提升服务业的组织化程度。利用品牌、服务、价格、采购等统一的连锁机制,提高供给的内在约束和规范化程度,让百姓更放心、更安心地消费。同时,将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有效结合,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生活性服务业,通过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态,让需求能更便捷、更经济地得到满足。

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要尊重和探索市场经济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企业要把握市场的历史机遇,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适应需求、引领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助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北京市副市长 程 红

[责任编辑:银冰瑶(实习)]
标签: 市场经济   品牌战略   服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