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比较研究 > 正文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中国教育开放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学界的研究便也随之兴起,但从一带一路的背景进行教育开放研究的论题较少,从“教育开放”的主题进行研究的学术成果目前也没有预期的丰富。从现有的一些成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这些观点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教育大开放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性。

1.一带一路建设中扩大教育开放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和国别地理盲区

从经济学角度讲,“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基本的经济伦理与商业道德于不顾,以致可能作出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今后的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要做到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让各国教育有序而公平地竞争,让跨国教育投资和经营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以经济利益为标杆,损伤各国教育发展的热情和合作的情谊。学者刘卫东认为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界。从根本上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他提出,中国地理学界对于世界地理或外国地理的研究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导致当前对一带一路一些参与国家的系统了解仍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水平上。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与参与国家的对接和协商,也不利于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先行是必须的,在中国学生中率先教授“国别地理”课程,对一带一路的贯彻和执行,对今后我们理解和融入参与国家的文化政治生活会有一定帮助。教育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减少误解、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2.“一带一路”建设中扩大教育开放要“以人为本”,实现知识创新

目前,我国以各种方式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来中国服务,教育开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一个架构、两个平台、三个渠道”。教育开放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同时要有严格的准入条件、质量标准、监控认证体系等。教育开放的目的不是要让我们的教育欧洲化或者美国化,而是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服务。所以,针对教育对象,采取适合的教育方法,并结合当前的国际教育实际,进行跨文化、跨学科、跨国界的教育才是大势所趋,才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让教育发挥作用。

 3.一带一路建设将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孔子学院建设是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举措,孔子儒家思想已经逐渐为西方国家所接受,其“天下大同”和“礼尚往来”的思想会给世界带来和平。所以,孔子学院在建设中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汉语输出,更多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输出到国外。所以,在教育开放中加大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力度,提高孔子学院外派教师的个人基本素养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外派的教师仅仅限于对汉语水平的考级还不够,还需要他们懂得比较丰富的儒家思想哲学,懂得更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这对今后教师队伍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

 4.教育开放需要有全球化视野

如果一个教育系统闭门造车,不清楚现代信息社会和教育全球化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则该教育系统相对于全球范围来说就只能是基本孤立的系统,不可能形成一个适应全球交换要求的耗散结构。在一带一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教育开放应有新方法和新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中新的教育开放研究应具有以下独到的学术价值。

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整体地看待中国教育开放在全球视野下的走向,并为教育开放寻找新的方法和视野。它的独特之处即将中国教育放到欧美和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的比较视野中,从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寻求适合中国的方法。这需要对发达国家的教育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找到目前中国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将在全球化背景的教育开放中提供深化的思考方向。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教育上的差距除了教育理念,还有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利用差距。加大我国名校的网上在线教育,尤其是对汉语的国际教育通过网络化可以实现更为强大的传播力量。现在,欧美许多大学急欲开拓我国网络教育市场,扩大其生源,我们应该抓住先机,大力提倡和推动中国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将巨大的网络国际教育市场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将让我们认识到教育开放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全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尽自己的力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参与的国家大多有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属于世界的财富。所以要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时在相关开发过程中,提早实行文化遗产的勘察和评估以及保护措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一带一路建设并不矛盾,需要在工作的推进中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其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结合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意见,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这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