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电改吹风会上获悉,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已经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市),形成了以综合试点为主、多模式探索的格局。其中,第三批14个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将由各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输配电价改革将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
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电改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迎来第二轮爆发期。据了解,近期首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将启动,或选择7个地区。同时,今年将放开配售电业务,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第二批试点,而市场化交易电量也力争翻番。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系列改革将对原有利益格局造成更大冲击,降价成趋势,发电企业竞争或现两极分化,电网企业需要寻找新模式提高盈利能力,而当前红利还是在增量配售电,尤其是配售一体化。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巡视员王强介绍,截至目前,已批复输配电价水平的第一批、第二批共18个省级电网及深圳电网,累计核减电网准许收入300多亿元,降价空间全部用于降低工商业电价水平,减轻实体经济负担。
在输配电价改革实现省级电网全覆盖的同时,云南、贵州等21个省(区、市)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重庆、广东等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售电侧改革试点。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已有1859家。在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方面,第一批推出了106个试点项目,“正在开展项目规划编制、项目业主确定、申请电力业务许可证等工作。”王强透露,下一步将积极培育售电侧市场主体,树立一批成功的售电公司典型,培育若干个售电公司品牌。同时,推动第一批试点项目尽快落地、早日见效,并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第二批试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将有所突破。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司长梁昌新表示,现货市场建设有利于发现电力价格,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随着电力改革重点任务的逐步深化,推动电力中长期交易面临的计划调度和市场交易矛盾日益突出,亟待通过试点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研究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现货交易发现价格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以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据记者了解,6月份国家能源局就《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讨论稿)》征求各方意见,提出在京津冀等9个地区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试点,拟委托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组织相关单位研究现货市场方案和运营规则,2018年底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首批试点或选取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东、福建、四川等7个地区,而京津冀、云南等地区或将作为第二批试点。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秀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根据现在各地电力市场建设的进程,云南、广东、江苏最具有条件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云南 2016年已经试点日前交易、日内挂牌交易,江苏、广东也计划逐步开展现货交易,这些地区电力市场建设领先全国,具备开展试点的条件。其次,四川、青海、宁夏这些水电、风光资源富集地区,为解决当地电力资源的消纳,具有意愿试点现货交易。
梁昌新坦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不仅将改变电力系统多年以来的计划运行方式,也会涉及多方面利益调整。现货试点要取得积极进展,必须完善总体设计,进一步研究出台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也要加快完善电价、电网接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同时,要结合试点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方案能落地见效。并且,要确保电力市场建设与其他改革措施系统推进、有机衔接。此外,建立容错机制。
在王秀强看来,电力现货市场两个功能,一是发现价格,二是规避风险。“当前的红利还是在增量配售电,目前来看单独的售电已经不足以持续创造价值,尤其是皮包公司,能够赚钱存活下来的是有配网资产的。”
广发证券电新研究团队也指出,电改试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将打破原有利益格局。从发电侧来看,改革促进提质增效,发电企业的竞争或将出现两极分化。而输配电价的改革彻底改变了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售电侧降价成为必然趋势,电网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