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全球经济 > 正文

以区域合作降低全球化风险(国际论坛)

从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更好地抵御未来可能面临的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年。在这一关键时刻,反思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助于各国更好地抵御未来可能面临的冲击,实现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1997年7月,一轮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肇始于泰国,之后迅速蔓延至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五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下降了30%。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在国内金融体系和监管体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过早开放资本账户,短期内热钱大量涌入造成泡沫滋生。之后资本流动突然逆转,导致货币贬值,银行出现大量违约。

值得庆幸的是,危机爆发后,在国际社会帮助及自身努力下,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快速实现了经济复苏。通过实施审慎的财政政策和赋予央行更高的自主权,各国完善了宏观经济政策。对资本账户放开持更加谨慎的态度,步伐更加稳健,使其与本国经济状况相协调。各国还采取更灵活的汇率机制,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并实施结构性改革。危机也使相关区域合作动力更足。

今天,亚洲经济前景看好。过去20年里,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年均增长6.8%,增长幅度高于其他地区。现在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强劲的国内需求,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提高。危机期间有人批评亚洲增长奇迹只是个神话,不可持续。如今亚洲取得的成就正是对这些批评做出的有力回击。当前的亚洲发展正在向一种基于生产共享网络的路径发展,从而能够让发展中国家更快地融入区域和全球价值链,从而促进技术和技能的转移,为后来者拓宽发展机遇。

但是亚洲不应自满。目前,亚洲仍有约3.3亿绝对贫困人口,许多经济体面临收入差距扩大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使经济更具弹性,确保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首先,各国必须继续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维持足够的财政空间和外汇储备,以缓冲和抵御未来的冲击。需要通过税收改革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部门提供金融支持。

第二,各国需要更深入、更广泛的金融体系。除了健全的银行部门,还需要有强大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发展本币主权债券和本币企业债券。受亚洲开发银行(亚行)支持的东盟与中日韩(10+3)亚洲债券市场倡议,帮助扩大了本币债券市场规模,从2002年的1万亿美元扩大到2016年的超过10万亿美元。

第三,审慎的宏观和微观政策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应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国内信贷增长和资产价格通胀;需要促进更广泛的金融包容性,这不仅能支持社会公平,还能通过增加中小企业和家庭的金融服务促进可持续增长。

第四,亚洲地区需要弥合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据亚行估计,到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年均需求将超过1.7万亿美元。目前,超过4亿亚洲人口仍然没有用上电,约3亿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

第五,亚洲还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通过智能城市规划和相关技术应用,亚洲城市可以更具韧性、更加宜居。

第六,人力资本开发对于各国发展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教育体系应该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迅速发展的技术和商业环境。亚洲地区还迫切需要足够的健康卫生服务。

最后,区域合作可以降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在全球资本自由流动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发生日趋频繁,需要付出的代价更大。通过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机制加强区域内金融合作,将有助于宏观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今天,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比20年前重要得多,但我们依然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行长  中尾武彦)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