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以疯狂的屠杀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在背叛革命的同时埋葬了轰轰烈烈的大好革命局面。在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系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举行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由此开启了独立继续革命的新篇章。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壮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关键词】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 革命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1924年至1927年的国共合作,在全国掀起大革命的风暴,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强劲传播,工人、农民、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激荡声中,北伐战争所向披靡,打垮了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重创奉系军阀张作霖,奠定了北洋军阀覆灭的命运。但是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以疯狂的屠杀与中国共产党决裂,在背叛革命的同时埋葬了轰轰烈烈的大好革命局面。
惊心动魄,一波三折:南昌起义的策划过程
1927年7月中旬,在汪精卫背叛革命的严峻时刻,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准备一些军队去南昌回广州”。据此,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以中共掌握和影响的部分北伐军为基本力量,联合北伐战争中曾与党有密切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重返广东,实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举行第二次北伐。
为此,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特派常委李立三率领秘书长邓中夏、中央军委参谋长聂荣臻去九江筹划其事。其时由共产党员领导和接受共产党影响的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等,以及拟议联合的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均驻扎在南昌和九江铁路沿线。但是,李立三等人在九江发现,张发奎已深受汪精卫之影响,不仅公开支持汪精卫“分共”,并且要求在第二方面军高级军官中的共产党员如叶挺等须退出军队或脱离共产党。于是他们与也在九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提议“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①。
7月20日,李立三就此写信向中央汇报,提议:“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贺龙当时还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但受着党很大影响),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李立三、邓中夏随即向时在庐山的鲍罗庭及瞿秋白、张太雷介绍情况。鲍罗庭沉默不语没有表态,瞿秋白、张太雷则完全赞同。瞿秋白立即动身前去汉口,向中共中央汇报。同时,谭平山把该计划告诉在九江的贺龙,得到贺龙热烈赞同。
中共中央采纳了李立三等人的建议,决定抛开张发奎,单独举行起义。7月24日或25日,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具体领导这次起义。据此,许多党的干部和受党影响的军队纷纷向南昌集中。
27日,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等进驻南昌,以南昌市中心的洗马池江西大旅社为起义指挥中心,并立即按中央决定正式成立了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前委书记,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等为前委委员,筹划起义。
几乎与此同时,张发奎根据汪精卫意见,决定解决叶挺、贺龙所部。他一面电令叶挺、贺龙所部集结德安待命,一面密谋以召集叶挺、贺龙到庐山开会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时任张发奎所部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获悉后,以与叶挺、贺龙九江市区甘棠湖游湖的名义,向叶、贺告知了张发奎的阴谋。贺龙、叶挺商定应对之策:不去庐山开会,不执行张发奎将部队集中德安的命令,部队立即向南昌开进。7月26日至27日,贺龙、叶挺率所部先后抵达南昌。
起义最初定为7月28日,但因部队刚刚抵达,准备工作来不及展开,所以7月27日,前委会议决定将起义时间改在7月30日。28日,周恩来当面向贺龙介绍了举行起义的计划,征求贺龙的意见,并任命贺龙为此次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听了,感激万分,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说:“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但在其时,共产国际的一份电报险些使起义夭折。共产国际的指示模棱两可:“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们认为你们的计划是可行的。否则,我们认为更合适的是让共产党人辞去相应的军事工作并利用他们来做政治工作。”②作为共产国际下级的中共中央,为此派临时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前往南昌传达这个指示。7月30日,张国焘到达南昌,他向前委会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后强调:“目前形势,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张之同意,否则不可动。”但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认为,“在客观应当是我党站在领导的地位,再不能依赖张”。由此,双方发生激烈的争论。周恩来还为此拍了桌子。20多年之后,周恩来在谈到南昌起义时说:“拍桌子这个举动,是我平生仅有的一次。”李立三、谭平山等也十分气愤。谭平山曾表示如张国焘阻止起义就干掉他,被周恩来严厉地制止了。但30日起义的计划因此无法实施。
这时,形势十分紧急。张发奎获知叶、贺部队动向后,在7月29日与汪精卫、朱培德等在庐山召开针对南昌形势的反共会议。他们决定严令贺龙、叶挺限期率部撤回九江;并决定在第二方面军中“清共”,逮捕在该军任职的共产党员恽代英、廖乾吾、高语罕等。叶剑英立即把这些情况告知恽代英等。恽代英、廖乾吾、高语罕连夜从庐山赶到南昌向前委会报告情况。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前委会多数人的强烈要求,张国焘终于表示:鉴于南昌的实际情况,暴动计划不能改变,个人同意举行暴动,作为中央常委和周恩来负责向中央和共产国际说明。31日,前委会议决定8月1日凌晨4时举行起义。
势如破竹,荡气回肠:南昌起义成功
7月31日下午,贺龙召开第二十军军官会议,宣布了起义的决定。按照起义指挥部的部署,当天下午,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公安局长的朱德,利用出身滇军的关系,设宴款待时在南昌的滇军第三军的两个团长,随后又约他们打牌,意图是拖住他俩,配合起义。当晚,二十军云南籍副营长赵福生接到起义命令后,偷偷跑去向同是云南籍的、朱德宴请的那两个团长告密。这两个团长立即离去。朱德迅速赶到第二十军指挥部,将此事告诉贺龙。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2小时举行。
8月1日2时,随着三声信号枪响,起义军向南昌城内外的守敌发起猛攻。此时,江西省主席、国民党武汉政府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率军在外,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军警备团和第三、第六、第九军各一部共3000余人驻守。
贺龙和刘伯承指挥第二十军第一师两个团攻打第五路军总指挥部。守敌警备团是朱培德的精锐部队,事先又获得了那个叛变副营长的密告,做了应战准备。战斗异常激烈,敌人集中火力切断了起义军攻击部队的必经之路,第一师师长贺锦斋、第一团团长刘达五带着队伍,利用民房,攀登占领制高点,以猛烈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正面进攻,又组织力量穿街入巷,翻墙越脊,向敌军背后包抄,最后将敌人压进其总部大院,迫使敌人全部缴械投降。在清理俘虏时,抓住并枪毙了叛变的副营长赵福生。
叶挺指挥第二十四师第七十一团、第七十二团进攻驻在天主教堂、匡庐中学和贡院的敌人。七十二团事先仔细调查了解了敌情和地形,因此战斗比较顺利。该团团长廖运泽回忆说:“我按原部署带领第七十二团以演习夜间行军的方式,接近第二十三团、第二十四团驻地,突然夺取该部卫兵的武器。迅速冲进第二十四团的营房。因为天气闷热,敌军官兵都铺着席子睡在院子内,他们仓促应战,很快就被全部缴械。”③七十一团的战斗也比较顺利,时任该团连长的萧克回忆说:“三营攻打天主堂,我们二营攻打匡庐中学。在营长廖快虎的率领下,我们一下子冲进学校,敌人撑不住,仓皇爬上城墙,企图逃跑。城墙上早已布置好了工人纠察队和公安局的警士,他们一阻击,敌人又退回原地。这时,我们就把敌人紧紧围住。天快亮时,敌人一个营全部缴械了。”④
二十军教导团、第二师和第十一军第十师一部迅速包围了小营盘和大营盘。大营盘守军一个团慌慌张张抵抗一阵,因无法突围逃跑,只好放下武器。起义军冲入敌另一个团驻扎的小营盘,大部分敌人大喊着:“不要误会!不要误会!”就交了枪。在城北牛行火车站,第二十军第三团第三营营长王炳南听到枪声,迅速将在敌人宿舍外埋伏妥当的部队展开,敌人睡得迷迷糊糊就交了枪。
经过4个小时战斗,至天亮时已将南昌城守敌肃清。南昌起义取得了成功。
其时,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驻在九江至南昌之间的马回岭。周恩来临去南昌前,指示聂荣臻等人设法把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参加起义。由于当时二十五师没有电台,利用民用电报又怕泄密,于是周恩来同聂荣臻约定,南昌起义一开始,立刻放一列空火车到马回岭,第二十五师据此乘车开往南昌。南昌起义的当天下午,如约向九江方向发了一列空车。经过精心筹备的聂荣臻等立即行动。聂荣臻回忆说:“我们知道南昌行动了,很高兴。好在事先给同志们打过招呼,做了准备,所以,一旦行动,忙而不乱。我和周士第同志(二十五师七十三团的团长)商量后,决定立刻将辎重装火车运走,部队随后向德安集中。”七十三团的前身就是叶挺独立团,党的基础比较雄厚,“我们先把七十三团拉了出来,叫七十五团跟进。……因为他们和师部在一起,行动不便,所以,当时确定不带背包、行李、伙食担子,只拿武器弹药,以打野外的名义,把部队拉了出来”。“七十四团团长不是我们的人,我们在这个团的基础比较差”,但该团侦察连长是共产党员,他带侦察连参加了起义。⑤共产党员的努力,扩大了南昌起义的成果。
峥嵘岁月,永放光辉:南昌起义的深远意义
虽然南昌起义部队在南下广东途中遭到强敌围攻而失败,但南昌起义是胜利的,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继续革命的政治追求和决心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英雄气概。国民党的背叛和屠杀,使中国共产党遭受了建党以来前所未有的挫折,党的组织和力量受到严重损失。但是,在血流成河、革命垂败之际,南昌起义用具体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继续革命的信念,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拯救国家拯救人民的宗旨和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第二,它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南昌起义用武装起义的形式回答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它如一声春雷,震撼大地,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
第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在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叶剑英虽未直接参加起义,但为起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0名大将中的粟裕、陈赓、张云逸、许光达,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建立卓越功勋的叶挺、彭湃、恽代英、廖乾吾等,都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产生如此多的将帅之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罕见的。正因南昌起义的重大作用,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第四,起义军余部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下失败后,起义军余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闽、赣、粤边,相继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加强了党的领导,部队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后,举行湘南年关起义,扩大军队达万人,继而向井冈山进发,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为中央苏区红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和开辟土地革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注释】
①《李立三报告——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406页。
②《征询政治局委员意见》(1927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7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第17页。
③《“八一”军旗上有他一缕耀眼的金丝——访黄埔一期生、南昌起义中的团长廖运泽》,《黄埔》,2005年第1期。
④《萧克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第51-52页。
⑤《聂荣臻回忆录》(上册),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第64页。
责编/周素丽 美编/宋扬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