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学术人生 > 正文

王永志:放飞神舟(2)

1.钱学森说:“就按他说的办!”

wlm7725_b

2005年12月,王永志夫妇探望钱学森院士

1961年,王永志从苏联留学回国,正是中国的火箭航天事业上马之时,他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

王永志说:“刚参加工作的十几年里,组织安排我参加了我国中近程、中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我有幸在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等老一辈著名专家的领导和悉心指导下工作,他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当时担任总设计师的钱学森激动地说,如果说过去我们还是小学生的话,现在至少是中学生了。正是在这次发射中,王永志引起了钱学森的注意。

那是1964年6月底,王永志第一次走进大漠戈壁的导弹发射场,执行发射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任务。当时的戈壁滩骄阳似火,天气特别炎热。试验发射时,导弹射程不够,打不到预定目标。专家们想着怎样给导弹肚子里再多添加点燃料,可无奈导弹的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一筹莫展时,一个高个子年轻人站起来说:“导弹发射时环境温度高,燃料密度就会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我认为,要是把导弹内的燃料泄出600公斤,这枚导弹将能命中目标。”

大家惊异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这个年轻的、在场军衔级别最低的中尉脸上。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人不客气地说:“本来导弹内的燃料就不够射程,你还要往外泄燃料?”这个年轻人被晾在了一边。这个年轻人就是王永志。

初生牛犊不怕虎,王永志眼看导弹无法发射,情急之下,想起了坐镇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钱学森,壮着胆子敲开了钱学森的房门。

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突然站在面前的年轻人,很客气地请他坐下,让他慢慢说。王永志汇报了自己对导弹内燃料的分析计算结果,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钱学森一边认真听,一边紧皱着眉头思考着,并不时向他提出问题。王永志充满自信的回答让钱学森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行,我看这个办法可行。”

钱学森让秘书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找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说的办!”

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却变远了,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目标。

这种逆向思维法让钱学森记住了王永志,王永志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钱学森的赏识。在钱老的推荐下,王永志也有了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迪]
标签: 北京日报   王永志   航空航天   航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