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和几位民营企业家聊天,在谈到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反映:现在,“清”倒是普遍做到了,但“亲”做得比较差。有的官员不为企业服务,害怕跟企业接触,跟企业打交道也是形式上的,开个会、见个面,不敢深入接触,更不去为企业排忧解难,不去解决具体问题,害怕别人说与企业走得近、有猫腻。这个现象发人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不理不睬,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相反,总书记强调,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造成一些干部对待民营企业“清”有余“亲”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领导干部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接触是经常的、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但这种接触应该是君子之交,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交朋友,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在这一点上,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认识和把握“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
一些干部与民营企业不“亲”,还与知识不足和本领恐慌有关。比如,对现代经济运行规律和现代产业发展特点缺乏了解,说不了内行话,找不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爆发点,更形成不了对经济工作决策的有效建议;不熟悉现代金融,抓不住经济工作的关键要素和杠杆支点;不懂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公司管理制度,与大企业、大公司管理层沟通“话不投机半句多”,对不上话;长期不接触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缺乏具体深入了解,对新能源、新材料带来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缺乏现实感知,无法找准工作切入;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带来的制造业创新和竞争力升级缺乏现实敏感,实现不了机遇转换,等等。
要想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说上话、找对路,从主观上看,还要处理好做官与做事的关系,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保官位不想干事业。不能把忙作为借口,不进行思想更新和知识更新,不看书、不看报、不看电视新闻,依靠经验惯性应付工作。如果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很可能导致大错不犯小错不断,隐患连连。
当前,生冷硬的老衙门作风少了,但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又来了。老百姓称不敢担当、不想担当、不会担当的干部为“提线木偶”。这些干部看起来“清”,但“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错失发展机遇,造成的损失也不小,最终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只有每一个基层组织、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成为发展的动力,发展动能才能真正稳定而持久。
四川省西昌市委书记 李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