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在网络空间集合和运转,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超过了13.4亿。其中,4G用户渗透率达62%,超过8.4亿。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是现代国家重要的资源,其重塑了公众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改造了政府、公众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促使社会生产力“变革式”的发展。正如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我们“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总书记还进一步指出,“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然而,在方便和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伴随着网络空间的日趋庞大和复杂,潜伏在社会中的矛盾冲突以及非法行为也在网络空间内发酵、上演,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着多重挑战。探索网络空间的治理之道,治理网络空间乱象,将互联网发展引向纵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超九成公众认可我国网络空间治理成效,并对未来网络治理有信心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发现,对于我国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取得的成绩,超过九成的公众表示认可,其中87.7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取得的相关成绩“高于自我预期”,8.48%的受访者认为治理成效和自己预期一样好;同时90.89%的受访者表示对“我国未来的网络空间治理”有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与网络空间治理都取得了丰富而卓越的成果。首先,我国宽带、移动通信、传输网设施不断加强。截止到2016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6.9亿个;光纤写入(FTTH/0)端口达道5.22亿个;移动通信基站559万个,其中4G基站263万个,我国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而光缆线路总长度已达3041万公里。其次,当前互联网经济引领了公众全新的生活消费革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开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当前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11月11日,淘宝天猫全天交易额突破1207亿元,国内移动支付随处可见,“一部手机就能买东西、打车、骑自行车、叫外卖”。再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入融合,惠及社会民生。从传统医疗到医疗信息化、从封闭教育到互动教育、从人工控制到交通管控智能化、从传统的银行存贷和理财到多元的网络金融……互联网更是在民生领域开创了全新模式,从共享单车到移动生活缴费,从物流快递到同城外卖,从即时通信到视频会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社会民生发展的新引擎。最后,互联网为政府治理探索创新模式。从电子政务智慧政务,再到“互联网+公共服务”,政府利用互联网整理分析数据,预测公众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管理与服务,推进公众参与和监督,促进政府廉政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不仅对内网络空间治理成效显著,且对外的国际互联网治理话语权日益提升。在国际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合作、共赢等理念出发,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推动全球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反映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声,赢得了广泛赞许,中国正逐步走向世界网络空间治理的舞台中央。
当前我国网络空间面临的乱象、挑战和制约
虽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然而离网络强国还有一定距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面对当前互联网发展的问题与不足,需要依靠更加先进、完善的网络治理手段与方式,为网民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调查发现,公众认为当前网络空间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等是当前公众期望得到治理的主要网络乱象
2017年上半年互联网空间风波不断:“WananCry勒索病毒波及全球”“‘西瓜和桃子一起吃会致命’甚嚣尘上”“蓝鲸死亡游戏流入国内”“大连女童被踹事件双方当事人遭人肉搜索”……当前网络空间仍然存在网络诈骗、谣言、病毒、色情、暴力以及侵犯个人隐私、窃取个人信息等“网络垃圾”和“网络毒品”。本次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网络诈骗”应成为重点治理对象(见图1)。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来势凶猛、愈演愈烈,持续呈现多发高发态势,绝大多数受访公众表示经历过盗用社交账号、短信木马链接、骗取短信验证码或钓鱼网页诈骗等网络欺诈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此外,44.1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谣言”是最应该被治理的网络乱象。互联网由于低门槛和具有隐秘性,成为了一些网民宣泄情感、通过加以“演绎”表达抗议的工具,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多元的网民结构和海量数据的处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主要挑战
一方面,当前网络空间治理面对着多元复杂的网民结构。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新增网民共计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3.2%。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从学历结构来看,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9.1%、11.5%。从职业构成来看,占比较大的有学生、个体户/自由劳动者、企业/公司一般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职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员等。另一方面,海量数据的处理是网络空间治理的另一大挑战。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海量化成为一大特点,以全部数据代替小样本的时代已经到来,如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所说“不是样本,而是全体数据”。海量数据在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限制了人们的决策能力,阻碍了人们建立紧密的联系,影响决策质量。
网络空间相关立法尚不健全是进一步开展网络治理工作的主要制约
本次调查发现,当问及“在您看来,开展网络治理工作,主要面临哪些方面的制约?”,67.29%的受访者选择“网络空间相关立法尚不健全”。互联网因其极快的更新速度和极强的创造力,使得网络环境不断交替更迭,造成老问题尚待解决、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一局面,给网络空间的法律制定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有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化建设相对滞后,自进入互联网时代,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为政府治网、企业办网、群众上网提供了依据,为规范网络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些法规多为政策性法规,基本法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我国在治理网络乱象、网络安全风险等问题时,难以实现长效性和有效性。此外,本次调查发现,政府治网模式、行业自律、信息技术以及国际分歧等都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难点所在。具体来看:44.31%的受访者认为“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弊端”是开展网络治理工作的拦路虎,同一问题中还有40.58%的受访者选择“相关行业自律配合不够”,31.68%的受访者选择“信息技术不成体系”,15.32%的受访者选择“国际网络主权认知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