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这也促成了产品全球生产和国际分工的现象。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获得了快速融入全球化经济的机遇,但同时在全球化价值链中一直处于低附加值环节。中国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必然要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地位。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国际分工 地位 升级策略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可能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摆脱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低端地位。当前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是由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的,其将一些附加值低的产业环节分配到发展中国家,而产品核心技术环节保留在发达国家,并且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品牌控制、技术垄断等方式挤压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利润以及技术发展空间。尽管在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也会流入发展中国家,并且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相对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往往是已经被淘汰的落后技术,发达国家不可能将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长期以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仅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制造车间,依附于发达国家主导的上游产业链,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可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主导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离不开其雄厚的资金支持,使之可以直接对外进行投资布局。而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不断推进,中国企业也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456.7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量份额由2002年的0.4%上升到2015年的9.9%,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中国技术进步,推动中国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的进步源于知识的生产,而技术进步又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动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正是这一理论的证明。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当前快速获得发达国家先进知识与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作用机制,这些先进知识和技术能够反馈到中国,提升国内的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有利于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影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地位的因素
产业格局不合理。从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来看,我国一直处于中低端环节。发达国家凭借着技术、资本等优势将国内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等低端链条转移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这一契机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加工厂,承接了大量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促进了我国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从产业格局分布来看,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多集聚在中国中西部,而东部沿海地区则分布着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产业。随着产业发展的成熟以及东部地区劳动成本的上升,我国东部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西部转移,以此促进了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中国东西地域发展差异,但这种产业转移并没有改变中国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状态。
缺乏技术创新能力。随着中国技术的进步,其模仿借鉴发达国家技术的空间必然要被压缩,中国要想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必须创新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才能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但当前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工业技术实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无法为我国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跨国公司实力不强。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跨国公司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发达国家正因为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得以主导全球价值链分工。目前,我国的中国铁建、中化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广泛在海外进行投资并在能源开发与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就,这对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实力进行跨国投资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且业务涉及范围小。国际上一般用平均跨国指数(TNI)来测算跨国公司的发展水平,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数据库的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TNI平均指数为65%,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数字为40%。而中国企业联合会2015年对中国跨国公司的前100名进行了TNI测算,其数据仅为13.6%,这不仅低于世界跨国公司的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平均TNI指数,由此可见我国跨国公司发展较为滞后。
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
进行产业全球布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十分重视外资的引入,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将制造产业转移到中国,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充分发挥了资源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并出台有利于产业加工的政策,为外资的进入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这些发展策略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保持顺差,也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程度,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保持贸易顺差对我国的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效应正在下降,一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利用程度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更能起到拉动工业增长的作用。因此,我国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以及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来进行产业的全球化布局,当前我国在具有优势的重化、轻纺等传统产业方面应继续在全球开拓市场,提升这些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而且未来交通、机械制造等产业国际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中国也应积极在全球进行布局。
以技术创新提升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能源消耗,形成了内部成本低、外部成本高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壁垒、限制技术转移等政策依然把控着大多数行业的核心生产技术,维持自己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地位。我国受制于技术落后等因素,依然被限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但随着劳动力工资状况、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变化,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迫在眉睫,我国的制造业必须向高端、绿色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而技术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我们可从财政、税收等方面指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同时,丰富企业创新途径,除了模仿性创新之外,我国可以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进行集成创新,即整合一些终端产品生产技术。
针对全球价值链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使得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掌握更多主动权,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我国需要强化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首先,我国在海外直接投资中要关注新经济领域的投资。未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重视生物技术、信息软件、风电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进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其次,我国要加大对“中间品”的国际投资。当前我国的贸易加工模式是两头在外,对国外核心技术产品依赖程度高,这导致我国贸易增值缓慢,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以加大对海外中间品的投资,延伸全球价值链,从而在中端环节获取更多收益。最后,我国需要出台政策支持海外知识性研发投资。从发展趋势来看,知识科技研发不一定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而是有企业外包的趋势,我国也应抓住这一机遇,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中心,依托国外的先进技术平台和人才资源来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进而推动中国进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高端环节。
(作者分别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陈启清:《正确理解和适应新常态》,《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10期。
②窦菲菲:《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双向直接投资发展》,《财经科学》,2015年第2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