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学者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融汇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谱写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发展成果共享的新乐章。
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至今留存的处处古迹似乎仍在向今人诉说这段人类文明包容、互鉴的辉煌历史。如在今天的印度尼西亚,还有多处以郑和名字命名的建筑。“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象征”,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这体现了文明的传播、交融和互鉴,体现了中华文明与当地文明和谐相处、相互融合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当今世界,复兴丝路精神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又不能简单复兴,而要创新,要在工业和信息文明时代,在全球化开放的体系下,探索如何实现理想中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塑造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今天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是文明交流之路,民心相通之路。目前,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着力推进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许利平表示,一带一路通过互联互通能够有力推动当今世界的文明交流。尤其是对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能够跨越不同的文明阶段,更好实现发展,从而使得人类文明更加协调、融合,更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推动人类文明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彰显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们在世界文明中站稳脚跟、昂首挺胸的根基。彰显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对于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许利平表示,中华文明和谐、包容的价值观为大家所广泛接受,中华文明中很多优秀的物质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可以说,古代中华文明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了丝路文明更好地发展。现代的中华文明同样非常灿烂,比如中国现在已经“走出去”的高铁、跨境电商等。另外,当今中国的发展根植于本土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群体性的经济崛起,为周边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推动人文交流更加细化
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许利平认为,具体来说,要推动人文交流更加细化,把传统与现代融合起来,使文明的交流、交融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持久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认为,推进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与人文合作,需要一支语言交流人才队伍。应当做好一带一路沿线与周边国家使用语言的教学招生工作,加强印地语、乌尔都语、土耳其语、土库曼语等语种的教学工作。这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重要角色的语言、文化基础。
王义桅提出,要实现“复兴、包容、创新”三部曲。复兴,即各种文明应当共同复兴,而不是以某些文明为主导压制其他文明;包容,即包容不同的文明,包容文明内部的差异;创新,即每一种文明都要适应新的时代,都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
记者 潘玥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