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制度设计,不断增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归属感、社会认同度,强化心理暗示,有意识塑造其社会身份,为统战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氛围和条件。
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为增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认同提供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与“民主党派”“无党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概念相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概念至今没有明确界定,工作范围也几经变化,群体构成较为庞杂。破解身份识别问题,需科学确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概念,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明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身份边界、群体特征、评价标准等,以理论研究推动政策制定和工作开展。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吸纳,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增强政治认同。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通过政党吸纳,人大、政协吸纳,具有统战性质的组织或平台吸纳,社会团体吸纳等方式,扩大其政治参与渠道。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加高层次政治协商,在各类协商活动中建言献策。适度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安排比例。条件成熟时,在政协增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界别。畅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体制内外的流动机制和渠道,可通过先实践锻炼、挂职锻炼,选拔优秀人士进入政府及其部门和司法机关等任职;安排新媒体代表人士、行业协会负责人等列席两会,建立和畅通其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建立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政府部门特约监督员的工作机制;加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有关行业协会负责人的工作力度等,增进这一群体的政治认同。
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共性特征,突出群体的智慧属性,增进社会认同。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特点,从上到下建立辨识度高的统一活动品牌。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库,成为联通政府与市场、服务经济社会的重要桥梁纽带。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锻炼,探索“项目化挂职”工作,帮助提升“五种能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社会服务品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技术、资本、渠道等优势开展进基层、进社区、进企业、进商会、进校园活动,帮助改善民生,服务改革发展。开展评选表彰,有意识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纳入各级各类组织评优表彰的范围,加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评选“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力度,开展专门性的“新的社会阶层英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争光贡献奖”等评选表彰活动,培养和树立典型人物。注重培养一批与党同心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社会活动家,加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逐渐增强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共性,增进社会的认可,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身份认同。
搭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活动平台,促进阶层内部情感交融,形成心理认同。建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使之成为联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主渠道。充分运用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和统战社团、行业组织,开展社会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凝聚有影响力代表人士,辐射新的社会阶层重点人群。利用好互联网平台,通过统战网站、QQ群、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交流平台,了解人员动态、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行政治引导,开辟网上工作的平台和阵地。通过阶层内交流交融,阶层成员在交流与交锋、分享与承担中相互依存,强化相似性,增加内群与外群的辨识度,从而增强认同,形成阶层心理共同体。
(作者系重庆市委统战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