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我们时代和生活的未来
在延安遇到白洋淀老乡,对家人和妻子的思念是促使孙犁一夜之间写下《荷花淀》的重要动因,但并不能说明他的小说何以发生那么重大的变化。重要的是文学观——是什么使这位作家的文学观发生变化,是讨论《荷花淀》何以问世、孙犁何以成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的另一个切入点。
应该提到孙犁写于1941年冬季的那本名为《文艺学习》的小册子。在这本书中,孙犁思考了“如何成为一位好小说家”和“如何写出一部好作品”等问题。他认为,好的内容需要好的语言,“好内容必须用好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才成了好作品……好的作家一生的工作,也可以说是文字语言的工作。不断学习语言,研究语言,创造语言。”在他眼里,“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那么,语言与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重视语言,就是重视内容了。一个写作的人,为自己的语言努力,也是为了自己的故事内容。他用尽力量追求那些语言,它们能完全而美丽地传达出这个故事,传达出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到底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语言?在孙犁看来,好的语言就是要“明确、朴素、简洁、浮雕、音乐性、和现实有密切联系”。一位作家成熟的重要标志在于他寻找到属于他的语言体系,但更重要的是作家的现实感和理解力——他如何理解他所在的现实,他如何面对他的时代,如何面对他所感知到的时代趋向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孙犁笔迹
孙犁的艺术追求在《荷花淀》中得到了体现。孙犁以一种清澈透明的语言,写出了属于他的澄明之境。他所使用的语言和他所表达的内容之间互为依存。当我们想到《荷花淀》,我们不仅想到碧水、蓝天、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还会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亲爱,也会想到一种语言艺术,它明亮、闪光,有节奏感,这位写作者只用最简单的汉字,便传达出了动人的美妙。
战争时代的孙犁独具敏感性。他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种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新的现实”。孙犁看到以前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常常被遮蔽的女人,他看到那些满脑袋高粱花子、穿短袄的新的年轻人,他认识到他们是民族的新血液。《荷花淀》里出现的少年夫妇,《白洋淀纪事》中那些美好的少女和正派善良的老人,正是孙犁在《文艺学习》中所理解到的新人。他看到新人,也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改变;他看到社会风俗习惯的改变,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他看到新环境和新景物,也听到了新的语言和词汇。他用笔记下,用笔画下,用笔刻下,他深知一个作家应该写出自己时代“复杂的生活变化的过程”。
今年是孙犁先生逝世15周年。15年来,对他和他的作品的怀念与阅读从未停止——为什么成千上万的读者对孙犁念念不忘?这是因为他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美。那美与我们寻常所见的美并不同。这是经历了那么多世事沧桑、从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活下来的人,他所经历的历史和社会如此复杂,他所经历的黑暗与丑恶是那么浓密,他从那里走过,却绝不让黑暗和丑恶沾染他。
这位写作者自然看到了世间的黑暗,人性中的黑暗,但是,他没有让自己与它们同流。世界和人的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孙犁在作品中一直渴望探索的,他不仅仅写他所看到的世界,更写人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世界,那种情感。
许多人对孙犁将战争小说写得如此优美清新表示不解,郜元宝在论文《孙犁“抗日小说”的“三不主义”》中的分析非常精准:“北方人民日常性的贫穷、哀伤、凄凉和恐惧,是孙犁小说无须明言的背景,因此他更加需要在这满目疮痍的背景中寻找美好的安慰和激励。他的任务,不是在纸上重复当时的中国读者放眼皆是的‘残酷’,而是用‘北方人民’的坚韧、乐观、无私和美好来战胜‘残酷’。”确乎如此。
人和世界之间,人和人之间,军和民之间,上级和下属之间,应该是友善的,应该是体恤的,应该是美好的。孙犁排斥枪声和鲜血,因为他在行旅生涯中看到了那么多的死亡。因此,他要记下他所遇到的那些珍贵的美——冀中的四季、庄稼的样子、曲曲折折的道路、华北平原的小野花、油绿的禾苗、雪白的李花,都美。孙犁小说写的是华北平原里最常见的美,因为他的讲述,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世界变成了美。从他的文字里,你可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它不是将军指挥棒下的沙盘,而是由人和风景构成。在他笔下,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真切的花,真切的天,真切的人,最真切的土地和家园。
那位穿着鲜红衣服的有着爽朗笑声的姑娘,田间地头间顶着破帽子的农人们的脸,辽阔无垠的大淀里突然出现的渺茫的人声……都是美的,是属于人的世界,是有鲜活生命力的世界。孙犁怀念他的父老乡亲,他热爱那些贫苦和卑微的兄弟们。他珍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哪怕只是一张纸、一句话。在行路途中,他接到作家康濯的信,在回信中他写道:“接到你的信,是我到八中去上课的火热的道上,为了读信清静,我绕道城外走。”他的表达如此平淡、朴素,却自有冲破岁月写下深情的力量。
在《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中,在晚年的一系列作品中,孙犁写出了人身上应有的品德,那种正直与纯朴,那种良善与正义。他写下了普通而平凡的人们内心的美好、忧伤、感慨、不安和挣扎,他疾恶如仇,也眼明心亮。《铁木前传》写的是时代,其中有时代的影子,但更多的是人的处境,人的艰难和人的欢乐。那个小满儿,直至今天,还是那么可爱!他看到她身上有损人美貌的斑点,人性格上的冲突,但并不试着擦去、抹平。这些人物使我们感受到爱、恨、怀疑、惊讶、忧伤、不安,还有难以名状的同情。他的文字让几代中国读者在深夜辗转难眠,感叹不已——他写出了中国人心中的向往与怅惘。
读孙犁的文字,读他的小说、他的散文、他的读书记、他的评论,每每会想到质朴与澄澈,中国文脉中那久已失传的“无邪”。“无邪”是属于中国诗的——尽管孙犁并不是诗人,但是,他用中国诗一样的意境写出了好的文字。与他的诸多同龄作家不同,他的小说不仅写出生活和时代的“本来”,还勾画了时代和生活的“未来”,换言之,他不仅仅让我们读到现实怎么样,还写出了好的人、好的生活应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