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之美传达普通人的心之所愿
中国当代重要作家莫言、铁凝、贾平凹、张炜都坦言他们在青年时代就熟读孙犁作品,受到过他的文学作品的滋养。事实上,孙犁及《荷花淀》所代表的文学审美已然构造了一种当代中国文学传统。孙犁与铁凝之间的文学传承关系已为文学史公认。孙犁对铁凝《哦,香雪》《孕妇和牛》的喜欢也是有目共睹。1982年,《河北日报》发表了孙犁读《哦,香雪》的感受。他说读完小说,“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他认为,“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读《哦,香雪》,他想到苏东坡的《赤壁赋》所带给他的纯净感,他甚至感叹:“我也写过一些女孩子,我哪里有你写得好!”十年之后,他读到《孕妇和牛》时,则再一次感叹,铁凝的作品是“行云流水”。
为什么孙犁对这两部作品如此情有独钟?首先因为这两部作品凝练、清新、纯净,有非同一般的小说之美。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两部作品与《荷花淀》有着某种心心相印的美学观念,即,写出一代中国人的心之向往。
孙犁著《耕堂文录十种》
《哦,香雪》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尽管台儿沟贫穷、落后,但火车和铅笔盒带给了乡村女孩儿香雪以希望。怀抱铅笔盒走夜路回家的女孩子是小说中最为美好的场景,它欢快、自在、昂扬,代表了80年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换言之,《哦,香雪》中,铁凝写出了一位女孩子的心之向往,写出了我们整个80年代对知识、对现代文明、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那也如《荷花淀》一样具有预言性。很快,台儿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某种程度上,香雪的心声,也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心之所愿。这也是这部作品发表30多年以来,一直为当代文学史所关注,诸多批评家对它不断进行解读和分析的原因所在。《孕妇和牛》中,铁凝则以优美的笔调写出了一位农村女性对未来的向往,对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孩子的期待。汪曾祺认为《孕妇和牛》写的是希冀、是憧憬、是幸福。在他看来,《孕妇和牛》是“为这个世界祝福的小说”。就此而言,汪曾祺与孙犁对好小说的理解几近一致。
当然,在80年代,孙犁除了对青年作家铁凝进行扶持之外,也非常喜爱贾平凹的散文。1981年,在评价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时,他赞扬这篇文字“是心之声,也是意之向往。是散文的一种非常好的音响。”所谓“心之声”和“意之向往”,不仅仅可以用来评价孙犁欣赏的那些作家作品,也可以评价他本人的作品。
“好的文学走在生活的前面,叫人们明白自己不是奴隶,是生活的主宰,是美满自由生活的创造者。它燃烧起人们的勇气,照亮前进的道路。”1941年,远在冀中平原的孙犁就已然认识到这一点。他意识到作家在时代面前的主体性,也意识到一位好作家必须具备对时代潮流的超越性认识;他意识到一位好作家不仅要写出同时代人们心中美好的愿望,也意识到一位好作家应该写出人们心中的惆怅和挣扎。这些认识是属于孙犁文学遗产,70多年已经过去,它们依然值得铭记。
(作者:张莉,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