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刚刚,聆听了领导的讲话和学者的发言,我深受启发,也深受教育。在此,我汇报一下自己多年来在基层工作中的思考与体会。
近年来,河南检察机关在中央、高检、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海报、廉政宣传短片、廉政微电影,包括我创作的微电影《白发亲娘》、院线电影《往事如烟》。多年的检察工作及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弘扬廉政文化在新的反腐形势下的现实意义。
我从两个具体事例,谈点感悟。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回访《白发亲娘》拍摄外景地时。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说:“你拍的这个电影好呀,我们看得懂。我以前总是教育孩子,要考大学,要当官,当官才能光宗耀祖。我今天才明白,当官是不能乱发财的,我以前的教育弄不好就把孩子弄监狱里啦。”
第二件事是我陪同人民论坛的记者以及专家调研走访电影《往事如烟》拍摄地林州市皇后村时。当时,村民冒雨给我们送来了锦旗,锦旗上写着:“拍摄孝廉电影,帮扶乡亲脱贫。”这使我深思,人民群众念念不忘的是脱贫。
这两件事让我反思,我们反腐工作追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反腐工作的路径在哪里?其实,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的一系列讲话早就作出了回答。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年,习近平总书记访欧期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表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2014年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论断,既是新时期反腐败工作的价值取向,也是反腐败斗争基本的走向和路径选择。不敢腐,就是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能腐,就是要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不想腐,也就是我们这次高峰论坛所要探讨的主题,即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营造整个社会的廉洁氛围,净化产生腐败的社会土壤,构建长治久安的和谐社会,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还是清代的“康乾盛世”,当政者无不强调法治与德治并用。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唐太宗李世民主张以仁德治国则国运昌,而“德主刑辅,礼法并用”也是唐朝法律思想的核心。可见,古今的治国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反腐倡廉,净化社会土壤,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责任。我在创作、拍摄孝廉文化题材影视作品《白发亲娘》《往事如烟》的过程中,检察机关的领导、同仁给了我宽松的创作环境。这次高峰论坛理性系统地探讨廉政文化建设,相信将会把理论与实践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责编/杨鹏峰 孙渴(见习) 美编/李祥峰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