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经济评论 > 正文

文化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核心提示: 建立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机制。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及纵向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与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合作。聚焦相关特色人才才能在区域内形成相关特色文化的底蕴,并使得文化之气长久氤氲于此。

【摘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以文化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文化产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上游延伸等方面势必将异军突起,加速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我们要以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为契机,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附加值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产业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周期。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凭借其产值的高增长率、产业链条的多维度延伸性及强劲的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等特点,成为各国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的重要方向。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仅美国就占据市场总额的43%;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左右。

步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崛起,导致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及消费结构等随之发生重大调整。因此,文化产业对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结构升级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化产业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产业汇聚高科技创新技术形成新的区域产业集群业态,逐步成为了第三产业的主力。

第二,文化产业为区域经济提供直接动力。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通过劳动力层次的提升取得创造力的强势注入,从而激发经济潜在增速。这里所激发的经济动能来自于文化产业在区域间新的投资理念的形成、消费需求的转变以及新的“软性”技术的出口等需求侧所实现的经济突破。

第三,文化产业能够实现产品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天然具有创新驱动的特性,其创新特性带动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氛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文化产业以文化产品为产出,以传播方式和媒介推广为载体,推动各行业协同创新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第四,文化产业助力文化输出。当前中国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浪潮。文化输出在消费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决定了国家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同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催生出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提高了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以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为契机,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以文化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升级,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我国应当把握产业链动态组合与创新的规律,通过产业创新,逐步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升级。文化产业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上游延伸等方面势必将异军突起,我们要以文化产业发展升级为契机,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我国区域产业带战略部署基本完成,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例如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倡议,既包含经济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文化产业可以打破传统格局,跳出传统发展模式,以“带状发展”取代传统的行政区划发展,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以国际化视野整合国际化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文化产业将按照“带状发展”的方向深化,实现区域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整体共赢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当前文化产业通过新型业态的培育与产业链延伸等方式,产业发展前端寻求文化创意资源与产业要素的新型业态培育的融合,产业发展后端向产业链下游衍生产品及服务市场延伸。文化产业主要产出越来越转变为对相关产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这使得文化产业越来越与实体经济融为一体,演变为一种以“体验经济”为名的社会经济生活景象。未来应当提升文化产业的外延渗透,补强产业链高端环节,促进文化产业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和联动发展。

文化产业还具备知识密集、创新快、融合性强、低碳环保等特点。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品质,同时促生新的产业门类和业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提升产业结构的知识层次和技术含量。文化产业发展能够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和传统产业的价值,促进产业发展活力。

文化产业通过根植于区域,结合区域独特的文化特性,产出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成新业态。通过文化产业的深入挖掘和创新发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同发展,加快经济转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国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带和区域产业带正在形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乡镇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用和衍生效用

发掘文化产业的协同效应,注重区域发展优势。当前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有建树,但区域间协调性不够。因此,需要发掘区域间文化产业的协同效应,发挥平台效应、各区域主体角色强化和区域资源的集成优化。首先,谋求区域文化产业战略升级。区域文化产业协同效能主要源于战略一体规划,破局当前各自为战、各地重复建设等现象。其次,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平台。该协同平台发挥机制作用,整合各方区域文化优势力量,落实统战区域文化产业主体责任,融合各区域内土地资源、财税优惠政策、人才优势以及高校特色资源的协同效应。

做足融合功夫,重点发展区域优势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源于区域文化资源,因此,必然带有区域发展的标签。区域文化产业融合的最高境界,是能够实现“互融、互摄”。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的无形产出物输出,带入到区域重点产业领域内,通过生产力转化实现对文化产业的反哺,实现传统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即所谓“互融”。另一方面,实现“互摄”是在区域优势产业生产力转化的基础之上,培育出高品质需求,经由市场调节而催生出更高品质的文化业态,从而形成文化与产业间良性互动的“互摄”发展状态。

善于“无中生有”,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用和衍生效用。“无中生有”正是在文化产业的主要产出物与区域内重点产业结合的基础上,对于新型文化产业业态的再培育。一方面,“文化+”的特点将区域内文化要素融入到所覆盖的所有产业领域,带动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区域内所形成的新型文化产业业态会重新注入到传统主导产业中,催生出传统主导产业的新型衍生产品市场。

地方政府作用直接影响区域内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应合理设置专项协同部门,正确发挥政府、市场和区域资源的合力作用。其一,政府应当引导区域文化环境发展。文化产品市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市场,兼具部分社会公益责任,同时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而言,购买文化产品除了得到使用价值外,更能使自身精神层面需求得到提升。其二,政府公共投资能够带动全社会资金的市场注入,促进私人消费拉动效应的产生。其三,政府在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名片的过程中,需要更好地寻求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合力发展。其四,建立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机制。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及纵向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与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合作。聚焦相关特色人才才能在区域内形成相关特色文化的底蕴,并使得文化之气长久氤氲于此。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文化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推动力研究”(项目编号:E12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来有为、黄斌、张晓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与“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趋势》,《发展研究》,2016年第1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谭峰]
标签: 经济发展   区域   产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