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网> 治理要闻> 正文

对湖北省13市州经济转型能力的测评及排名

通过应用修正后的以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三个指标为核心的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公开统计数据,对湖北省13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测算。经过对不同市州之间经济转型能力得分、分项指标得分的比较,对各市州的经济转型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

理论模型: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

核心指标: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

测评范围:湖北省13市州。

测评方法:相关性分析、功效函数转换。

数据来源:湖北省及13市州统计局官网或统计信息网的公开数据等,主要是《湖北统计年鉴2016》、《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湖北省13市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恩施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湖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主要发现

·武汉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在13市州中均位列首位,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强和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典型市。

·鄂州市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在13市州中排名第12,人均GDP水平排名第3,属于经济转型能力较弱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典型市。这主要与该市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排名均靠后有关(分别位列第10、第9)。

·恩施州的经济转型能力综合得分和人均GDP水平在13市州中位居末位,属于经济转型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较靠后的典型州。这主要与该州知识存量、劳动生产率排名均较靠后有关(均位列第13)。

测评结果

图像 1

从亚当•斯密把经济增长问题作为总题目来进行研究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其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等过去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如经济增长的结果、前景等问题直到近期才逐步受到关注。亚诺什•科尔内在《突进与和谐的增长》一书中曾经指出,“翻阅一下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浩瀚文献,我们发现,到处都在用宽泛的数量指标来描述增长过程,而发展过程的质量方面几乎完全被忽略了”。在多恩布什与费希尔的《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过程被认为“是生产要素积累和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的结果”。其中,“生产要素的积累”是强调经济增长的数量,“资源利用的改进或要素生产率增加(包括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等)”则是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

经济转型正是源于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强调和重视,经济转型寓于经济增长的过程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经济增长本质上代表了持续的经济转型过程。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定义为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现今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调整的基础之上的。按照库兹涅茨的理论,经济转型能力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变换。这三方面要素的提升,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共同影响了经济增长,进而反映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能力。

1992年,中国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的GDP经历了超过10年的高速增长。但从近些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无法摆脱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后,随着不同要素的产出逐渐步入“稳态”,经济增速也逐渐“收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就在于如何适应从经济高速扩张到增长收敛的转变,以及在各种要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下,仍然能够保证相应的经济产出。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推出规模宏大的经济刺激计划。然而,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刺激计划产生的“副作用”也逐渐开始显现,诸如金属、能源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不足等一系列现象反映了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衰退。甚至有专家指出,“螺旋式下降”成为自2012年以来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主要特征。对于湖北省,其经济增长所经历的变动情况也大致如此,湖北省经济增长速度在1995-2015年间绝大多数年份高于全国经济增速,2007年以后经济增速虽明显放缓但仍略高于全国经济增速(见图1)。

图像 2

此外,从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尽管“十二五”时期,各省市如期完成了各自的目标,但由于受国内和国际形势影响,加上各省份的资源禀赋差异,呈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不同省份的经济转型能力体现出不同水平。如在GDP增速方面,直辖市重庆在西部地区异军突起、贵州通过主打“大数据”牌在欠发达地区展现出特殊转型路径,这些都为研究和提高经济转型能力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样本。此前,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已对全国31省份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排名,得出一些省份基于人均GDP的经济转型能力划分区间。

根据此前测评结果,湖北省是处于经济增长提速期的21省份之一,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湖北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7月视察湖北时,提出“希望湖北广大干部群众,着力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突破,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使湖北经济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实力更强”的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为湖北省今后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制定了新的“坐标系”和“路线图”,对于奋力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步入“十三五”时期,湖北省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黄金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湖北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切实遵循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总体要求,牢固确立“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继续秉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质量升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几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实力大跨越,经济韧性大增强,发展条件大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生态省建设初见成效。

同时还应该指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结合相关研究和报告,这其中包括: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需求收缩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较普遍,“三角债”出现抬头现象,部分地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二是新旧增长动力接续不力。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明显减少,投资资金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在汽车、石化、钢铁等传统支柱产业拉动作用减弱的情况下,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足够拉动力。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度不高、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等各种问题相互交织。

正是基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相互交叉,促进理论发展与现实演变的相互验证,人民论坛测评中心以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理论为指导,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细分指标,对前期所构建的中国经济转型能力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具体修正指标将在后文中说明)。现根据2016年湖北省及13市州统计局官网、统计信息网等提供的公开统计数据,对2015年湖北省13市州的经济转型能力进行了测评、排名、比较和进一步分析。我们寄希望于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对湖北省13市州的主要做法、有效经验进行探索,更主要的是为各市州及湖北省今后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国家治理1
标签: 湖北省   能力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