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公务员群体的幸福感不足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影响到各项改革措施的具体落实。提升基层公务员心理资本,增强其主观幸福感,保证其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促进政府成功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主观幸福感 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对于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公务员的福利改革和绩效考核等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使得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都空前加强,关于公务员群体的倦怠、抑郁等媒体报道逐渐增多,逐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基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提升的现实意义
当下,如何打造一支具有坚定信仰、较高主观幸福感、良好精神风貌,有责任有热情,和人民在一起,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成为目前国家机构改革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激发人的动力,就要加强对个体进行人文关怀和身心压力的心理疏导,运用正确、科学的方式处理组织人际关系。组织管理者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去引导、去帮助个体正确面对心理问题。
首先,公务员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下降会影响到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心理基础。公务员群体的幸福感不足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如何内外因相结合,从心理的源头提升幸福感是一项重要工作。其次,对公务员群体实施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十分关键。以往的行政机关人员激励管理手段中偏向于物质层面的调整和激励,在新生代群体陆续加入到公务员队伍的趋势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精神激励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因此,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其心理素质,改善其精神面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使公务员个体和组织获得并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促进政府成功转型为服务型政府,对于国民幸福感提高,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当前形势下,加强对公务员幸福感的研究,找到影响公务员幸福感的问题症结,对于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能大有裨益。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来自于“生活质量”的概念,“生活质量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包括个人对于一生遭遇的满意程度、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体会”。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被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领域所关注。
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程度、积极情绪体验与消极情绪体验等因素,具有主观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主观幸福感常常与快乐(Happiness)混用,历史传统观点对快乐的定义更偏向哲学层面,认为幸福是追求感官快乐,快乐更倾向于个人特征。与快乐相比,主观幸福感的概念更能匹配工作情境中的心理优势。主观幸福感包括对情感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的知觉和感受。
综合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外在客观因素,包含社会环境、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因素,比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婚姻状况等。以收入为例,较高的收入可以保证较高的生活品质,意味着较高的地位,甚至是较高的权力,因此主观幸福感更高。二是内在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人格因素、应对方式、心理资源因素(自尊、乐观、自信等)。通常,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接近程度高于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而且增加经历某种情境的可能性,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变化。
心理资本的概念是在总结和分析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坚韧性和情绪智力等积极心理力量和潜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理资本是“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复原力和坚韧性等类似于状态的基本的积极心理力量”。影响心理资本的因素包括:一是个体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及人生的一些相关经历会对心理资本状态产生影响;二是环境因素,影响个体心理资本的因素与个人素质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作用,如心理上的激励、暗示和关怀等。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于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于个体的心理、行为和绩效都有积极的影响。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因子对公务员的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面对压力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从心理资本开发来提高基层公务员主观幸福感
心理资本关注的是在工作场所中通过提升个人的心理资本来打造人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组织绩效。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具有投资和收益特性,通过特定的途径,组织不仅能够获得心理资本,还可以对心理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挖掘和提升。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员工的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因而在具体的人员管理中,可以运用对心理资本进行开发和管理的方式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把心理资本的开发、管理作为提高公务员队伍主观幸福感的一种手段,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一是自上而下的组织支持。组织气氛对于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公务员系统的领导者应该多尝试将规范管理和自主创新纳入公务员管理中。基层公务员处在面对群众的第一线,为了杜绝盲目的主观意志,坚决贯彻统一决策,公务员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个人在工作中自我创新的热情。建议在非重大紧急但涉及到群众路线的决策中,给予基层公务员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提高其参与度和主人翁精神。另外,要畅通基层公务员晋升渠道,完善有关薪酬激励机制,让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有激情和动力。通过组织氛围的支持来提高其心理资本,进而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二是自下而上的团体培训。要举办多层次的心理培训,进行基层公务员的心理资本开发,鼓励非正式的组织内交流。一方面,通过压力辅导等心理专业培训,提高公务员心理健康的自知力,对于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极限有明确的感知,能够适时寻找专业和非专业的帮助。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的方式,针对成年人授课方式的特点,在工作场景中,运用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运用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技术,增强培训对象的情绪管理能力,掌握压力应对策略,提升心理资本、价值感和幸福感。通过提高个体对于组织的归属感和自我成就感,来有效地排除部分公务员的消极心理,提高其乐观度、韧性和自我效能。笔者在针对基层公务员进行的压力疏导为主的体验式团体辅导中,也同样验证了此方法对于提高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
总之,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重要资源。对基层政府来说,建议多尝试从心理资本开发这方面加强对基层公务员的培训力度,纾解基层公务员难和烦,帮助基层公务员有效地对自我进行情绪管理,保持积极心态,主动拥抱变化,积极开放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同时,多倾听基层公务员的心声,多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多为他们提供宽广的发挥空间。基层公务员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处,“生活上要知足,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在为民做实事的过程中,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参考文献】
①李丹丹:《半数自杀官员患抑郁症, 45-55岁最集中》,《新京报》,2017年4月8日。
②邓纯东:《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论断》,《人民论坛》,2016年12月上。
③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J].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责编/温祖俊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