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都应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来说,既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保护自然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 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现象。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应反思,如何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是以保障生态系统为前提来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已有环境污染的治理,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如此既能满足现在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为后世的发展提供可能。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纵观欧美国家的整个发展历史,经济增长的最高阶段也是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这些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马克思生态思想从实践维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入理解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维度对于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马克思在对前人已有理论进行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制度源头,从实践维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人的实践存在于自然发展之中决定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所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其早期的经济学论述中强调,人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和其所处的环境是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得以生存需要依赖自然界。劳动虽然可以让我们获得财富,但是同时,如果没有自然界提供相应的物质,我们依然“无能为力”,所以,要对自然界赐予的这些物质保障怀有“感恩之心”。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要和谐运转,人的实践存在于自然发展中,所以我们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转换时,要控制好这一实践活动的度,实现双向互惠。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马克思通过对人类整个发展史的追溯发现,在自然经济盛行时期,人和自然之间相处还算和谐,但是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因为对利益的不断追逐,使得资源被不断掠夺,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此时,人和自然的关系开始变得对立,自然界逐渐成为了资本家在追求利益过程中的牺牲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技术和劳动的结合,但是同时也破坏了赋予这一切的自然源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改造和征服自然。
最后,人类的持续发展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维度不仅诠释了人与自然处于何种关系之中,同时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只有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类通过一个逐渐的过程开始领会到客观规律的存在,只有正确把握规律,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我们的长久发展。人类要想支配自然就需要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用科学的视角去认识自然规律。
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维度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党结合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概念,将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只有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环境,才能更好地推进经济建设。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理论指导,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要遵重自然发展规律,既满足我们当代人的需要,也不能侵害后世人发展的利益;强调促进资源节约以及循环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观。
认识自然的实践应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导。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认为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自然是紧密联系的。通过人的实践,我们和自然界不断地发生物质交换。所谓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达到和自然“互惠”的生态系统,构建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生产方式。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再次强调了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并且降低各项能源的浪费,对不利于生态发展的生产结果进行消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传统的发展道路上,人们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出现了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而科学的生态观则是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重视对自然界固有规律的遵循,要保护好人类生活的环境,节约资源。同时,号召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产和消费观念,加快污染治理,改善自然环境。
改造自然的实践应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存在规律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处于掠夺状态。良好健康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发展的基础,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给自然界一个恢复平衡的空间,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那么,如何才能保障我们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以自然规律为前提的呢?除了国家政策等的指导外,还需要从外部监督、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健全环保的相关法制,并加大监督力度。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法制的保障。当前的环保法律还有待完善,对此,应根据现在不断变化的形势,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基础上,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另外,现有的环保法规执法不力,监督力度也不够。因此,必须完善我们的环保法律体制和落实监督工作。同时,还要依靠社会监督,加强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力度,调动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实现全民环保。
其次,借助于科学技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资源浪费现象不能得到及时解决,高耗能虽然能短时间推动经济的发展,但是却使得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实现对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节约,实现绿色的科技发展观。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我们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同时也威胁到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为此,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实践维度出发,不仅要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同时更要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
【参考文献】
①杨莉、刘继汉:《马克思生态观对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启迪》,《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
②李盼盼:《有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启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