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实践成才”的著名论断,认为应该通过实践培养、检验和评判人才。我们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着力强化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才观 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著作中对人才问题进行了深刻精辟阐述,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体系,至今对我们开展好人才工作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第一次使用了“人才”这个词汇:“置身于官方反动派的行列或者完全处于选举权享有者的范围之外的有上述阶级的意识形态代表和代言人,即它们的学者、律师、医生等等——简言之,就是它们的那些所谓‘专门人才’。”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自成体系,在许多经典著作中均有关于人才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对当前我国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必须以人才观在内的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顺应而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产生的理论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对上述理论进行批判继承后,结合当时的思考和实践,创立了包括人才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从此,无产阶级的人才工作有了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逻辑前提与理论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逻辑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人是生产要素”的理论,是其人才观的逻辑前提,因为这个理论对于人的地位尤其是人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予以突出,成为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中关于人才地位作用方面论述的重要前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的论述,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居于支配地位、主体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历史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他指出,“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对人才的扭曲进行了批判,认为其导致人受到限制和被片面化。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其人才观的理论基石。以该理论作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思考、分析评判了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功用价值,并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劳动便没有人本身,人的价值正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方式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还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认为前者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后者创造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通常会通过提高科技水平的方式提高生产率。马克思恩格斯将劳动分为生产性劳动、非生产性劳动,无论何种劳动均会创造价值。这些理论为评价和使用人才提供了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活的灵魂。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如果将人孤立起来反而不会实现其独立,因而人是合群的动物,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社会的构成并非是具体的个人,而是“个人彼此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发展的、历史的而非是静态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观点表明,我们培养和使用人才必须结合实际,要按照特定历史阶段的现实状况培养和使用人才。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核心要义。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论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实践成才”的著名论断,认为应该通过实践培养、检验和评判人才。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才应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践成才”“人的全面发展”两个理论,成为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核心要义。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坚持的主张,基于此提出了“实践成才”的观点,认为认识来源于具体的实践,人才要在实践中发展自己、检验自己,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结合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克服“异己力量”,走向自由王国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到人尽其才。
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现实启示
着力强化党管人才原则。人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才掌握在谁的手中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进行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得到更好实现,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能够让人才发挥其应有作用,最终通过人才作用的发挥实现人民利益。在我国当前现实状态下,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要健全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党的领导下构建良好有效的人才工作格局,推进分配制度改革,让“多劳者多得”。要增加人才投资,统筹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投入,确保人才投资成为真正的战略投资。要切实提升人才保障水平,给予优秀人才充足的保障。要构建人才合理流动体系,既要允许人才合理流动,也要避免人才过度流失。
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才工作的核心在于培养人才,也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的主张,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大有裨益。人才是生产的要素,但不同层次的人才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不尽相同,通常而言,高层次的人才比其他中层次和低层次人才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要更大。因此,我们在当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培养、引进高层次的人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鉴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尤其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加人才的知识性、科技性收入。此外,还要大力培养党政人才、农村发展“带头人”、社会工作人才等,让人才的作用渗透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一定的程度上而言,人才环境实际上代表了发展的环境,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一国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即便很高,但如果缺乏必要人才支撑,终究是不可持续的。推进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必须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的外在环境条件,充分发挥人才要素的作用来增强综合国力。当前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人才立法,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的法治环境。要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氛围,建立健全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要从优化人文环境、营造宜居生态环境入手,让人才的发展更有温度。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大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必须将我国建设成为人才强国,着力创新人才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教育为本、教育优先战略不动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将人才培养、人才教育、继续教育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的总体规划中。贯彻落实好马克思恩格斯人才观中“实践成才”的主张,坚持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要让人才通过其具体的工作实践进行检验、培养、锻炼。今后我们要优化人才评价和发现机制,既要注重组织推荐的方式发现和使用人才,也要注重通过“毛遂自荐”的方式发现人才。积极推进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各级各部门在领导职位空缺之时,拿出一定比例的领导岗位在党政机关中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产生。要建立干事创业的容错机制,对于合理范围内的错误,通过组织认定之后予以免责,从而更好地激励人才大胆创新、大胆创业、大胆履职。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