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随着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及对网络控制权的争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应从话语权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入手,剖析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国内外因素,并制定出强化措施,通过文化自信提高话语权,培养合适的传承主体,打造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平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 “软实力” “硬实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传播需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才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得到受众的认同。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这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强化提供了指导性意见。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传播类似于“软实力”,而具体到行为方式,则是“硬实力”的表现,两者存在着关联性。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软实力”
“软实力”一词在我国较为流行,如“文化软实力”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也应具备一定的“软实力”,但要防止陷入“软实力”误区,例如过于迷信“软实力”功能,忽略了上层建筑的支撑。
西方国家的软实力误区。在西方观点中,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或文化方面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并具备三大要素:西方文明、市场经济、价值标准。其中西方文明包括资本主义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市场经济是自由贸易的相关体制机制,价值标准则包括人权、民主等方面的西方标准。从这些可以看出,软实力一词主要体现了西方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揭示出一些国际政治斗争规律。
软实力在中国语言体系的融入。软实力这个词汇进入我国已有多年,但是从目前国内的学术研究看,许多人喜欢用西方术语表达思想,如果不带点西方语句就可能被看做无知或者缺乏创新,从而陷入话语误区。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西方术语,没有意识形态的预设,只是反映社会事物或者自然界的本质,就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当话语权与软实力相关联时,大多数人会认为话语权是由软实力构成的,能够对话语体系产生较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国内学者的解读使得软实力一词超出了西方的狭隘定义。
不能过于迷信软实力。当前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者,对软实力产生了一种迷信的心态,认为话语权弱化问题主要是软实力跟不上,从而极力推崇软实力的地位,过于扩大软实力的功能,甚至想要改变话语权形式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从而使更多的人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上层建筑的支撑,而上层建筑属于“硬实力”,因而软实力对于硬实力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只靠话语创新这种软实力是难以解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因此要注重“硬实力”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硬实力”
话语权中的“硬实力”指的是确保本人发声的物质条件。而在国际政治角逐中,“硬实力”通常是军事、经济的代名词。提升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硬实力”,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警惕国际上的硬实力资本。无论在哪一个领域,软实力都是基于国家硬实力发挥的。例如西方国家的软实力非常强大,掌握着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这跟强大的军事、科技、经济等硬实力是分不开的。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西方思潮也进入了国内,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包括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这些不良思潮传播者的背后,通常会有一定的资本势力,为传播者提供机会和帮助,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国际垄断资本。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建设要警惕国际上的一些“硬实力”资本。
通过媒体争夺必要的话语权。媒体是当前最重要的“硬实力”载体,能够有效获得话语权。例如西方的很多主流媒体就具备强大的硬实力,包括先进的传播设备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大范围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懂得如何“放大”某种声音,让受众更容易接纳自身的话语体系。当前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更多地是依靠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进行强化,全方位影响受众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话语权构建缺少硬实力支撑。从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构建情况来看,需要足够多的理论传播者、先进的传播载体、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有力的法律支撑等,但是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所具备的“硬实力”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例如电视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影响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硬实力”平台,但是在市场经济氛围中,大部分的电视台都是以提高收视率为发展基础,注重娱乐化节目打造,真正能为马克思主义服务的少之又少。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强化措施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一定的硬实力支撑,有硬实力作为保障,才能构建起优势话语权,减少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现象。所以在追求话语权软实力的同时,还要加强硬实力建设,才能根本改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现状。
提高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自信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有着一定的指导地位,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是适用的,它有着极强的真理性与科学性,所以其话语也有着较大的优越性。西方术语之所以在国内受到少数人追捧,从客观上看是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有着先天优势,而从主观上看,则是一些人缺乏文化自信,特别是没有足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当这种理论自信一旦丧失,就会出现人云亦云现象,甚至会产生失语情况,使得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国家喜欢利用游戏规则的制定垄断国际话语权,并创造了许多专用话语,拥有这些词语的独家解释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经过分析就进行使用,没有站在马克思主义角度实施改造或再解释,就可能成为意识形态上的“俘虏”。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承载主体。马克思主义并非是“空中楼阁”,所以坚决不能脱离群众,而是要与群众融为一体,因为人民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承载主体。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就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社会大众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强化的重要后盾,同时也是话语权建设的硬实力之一。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尽最大努力保护大众的话语权,从一定意义上看,这是强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要动力。当民众可以自由发声,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并努力改造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所以政府要支持民众获得自由宣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权利,打造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队伍,构建起能够让民众信服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体系。当民主建设做到位,民众的发言权就不会受到太多限制,从而激发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热情。
打造马克思主义的网络传播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跟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与网络有着关联性。例如政府要进行民意调查或发布新闻,社会个体要进行交友、购物、娱乐等,都离不开各类互联网平台。网络新媒体的作用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适合网络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竞争依然存在,谁掌握了媒体信息的生产权和发布权,谁就最大程度决定话语权竞争的最终结果。由此可见,只有占据互联网舆论高地,才能有效控制网络新媒体的发言权,从而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获取一定的先机,这是一些国际垄断资本注重互联网传播的原因之一。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遭受到网络冲击,意识形态斗争变得更加激烈。虽然我国已在加强网络信息发布的监管工作,而且提高了网络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但是网络控制权的争夺状况依然较为严峻。所以要站在文化安全的高度看待这些问题,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不能随意放弃互联网控制权,而要把诸多的网络新媒体掌握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手中,这样才能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强化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为沈阳药科大学社科与文体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蒋英州:《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路径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②周连顺、张若男:《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9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