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研究报告 > 正文

探索金砖国家结构性改革新路径

作为全球治理的后来者,金砖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结构性问题的考验。如果不加强自身的结构性改革,金砖国家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自身在国际发展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格局,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并进而影响全面崛起的势头。

完善体制建设支撑结构性改革

1.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持续加大。一是“去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全球化给各国和各阶层带来了新的不平等,激起了西方社会以反对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反全球化”运动,英国脱欧、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都是对全球化的逆动力。同时,中国等新兴国家继续推动全球化,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力量博弈使未来全球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二是发达经济体政策的不确定性呈上升趋势。特朗普上台后对贸易、移民等政策的改变可能抵消财政刺激的好处,英国与欧盟分道扬镳后的政策前景也不明朗。三是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严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区域贸易协定不断冲击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四是地缘政治风险使安全局势更加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关系到全球的安全与合作,全球顶级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2017年1月发布的报告认为,2017年将是二战结束以来地缘政治风险最不稳定的一年。

2.金砖国家内部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一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体制障碍。如在国企改革、财政金融、价格体制、土地制度、社会保障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迟滞、经济动力活力不足。二是俄罗斯资源经济结构亟待转型。俄罗斯对资源型经济过度依赖,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对其造成了巨大打击,俄罗斯自由市场竞争环境短期内难以形成。三是印度长期“二元”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印度贫富差距与产业发展差距大,服务业占印度GDP的比重超过了50%,但制造业比较落后;此外,印度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与落后的基础设施并存。四是巴西治理不善和政局不稳使改革乏力。巴西政府和国会间的紧张局势、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持续发酵等政治问题加剧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五是南非对外依赖程度过高削弱了自主性。南非经济对大宗商品特别是矿产品的出口依赖度较高,但受成本上涨和矿井储备耗减的影响,南非采矿行业开始陷入困境。

3.结构性改革的长期性导致改革效应滞后。金砖国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体制机制问题,利益阶层的固化和发展模式的僵化注定了其结构性改革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金砖国家对经济波动的抵抗能力还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撑,难以承受改革力度过大过快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

着重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性利益

1.从政策跟随者向制度创新者转变。长期以来,全球治理主要是由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所把控,发展中国家被动地融入国际体系,接受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规则,同时国内宏观政策的制定也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金砖国家在结构性改革中要从被动的政策跟随者转向制度的创新者,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试验和创新使国内的体制机制与国际接轨。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者和规范供给者的角色推动全球治理。

2.从着力需求侧向持续供给侧发力。金砖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长期以来侧重于从需求层面来推动经济增长,供给侧方面积累了不少矛盾,如产品质量不高、生产方式粗放、要素生产率低、环境污染和破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是这一战略也适用于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应建立新的产业部门以摆脱资源型经济的束缚,营造良好的国内竞争环境;巴西应大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升制造业发展能力水平;印度要实施平衡和协调发展战略,努力缩小二元差距;南非应把重心放在国内市场上,降低对矿业的依赖,通过产业升级降低失业率。

3.从调整表面化问题向应对根本性利益问题转变。当前,金砖国家表现出的增长乏力、出口减少、企业倒闭、债务高企等问题,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国际市场萎缩、成本提高等引起的,但实质上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问题。因此,要深入把握造成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困境的根本性原因,从问题导向转向原因导向,从局部性政策调整转向根本性全局统筹,要敢于向各类既得利益群体挑战,形成稳定可预期的经济政治环境。

4.从依赖外部力量转向强化内部基础。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和发达国家的政策调整使金砖国家等发展中国家也陷入了困境,出口总量的下降导致经济增长下滑,大量出口企业面临破产和倒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使俄罗斯、南非等资源型国家经济增长陷入困境,美元撤退和升值使巴西、南非等国可能陷入债务危机。因此,金砖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应该把重心放在国内要素和市场上,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生产率,建立起健全的生产体系,完善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的基础。

5.从排斥性竞争转向包容性合作,寻求共赢。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地位存在着明显差异,在相互贸易中,中国对印度和巴西主要出口电子、机械设备等附加价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进口农产品等附加价值低的初级产品,贸易结构差异使印度和巴西针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俄罗斯和巴西在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权上也展开了争夺。在结构性改革上,金砖国家应从整体利益出发,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加金砖国家在二十国集团中的话语权,积极探索金砖国家合作的新机制和新领域,实现包容性发展。

增强结构性改革活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完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打造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金砖国家应通过有效的谈判和沟通协调,探索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政策环境、金融风险等多领域多议题的共识,在加强金砖国家内部合作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金砖国家还应继续深入开展产能合作和创新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增强经济合作实效。

第二,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通过加强产能合作和创新合作,加快金砖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逐步摆脱原来劣势的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价格体系。此外,金砖国家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发挥金砖各国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协调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差异化发展战略。同时,参与制定全球经济新规则,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

第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建设。一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二是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双边贸易,尤其是与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的投资贸易合作,继续维护和推动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增强金砖国家投资贸易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第四,加强各国政策协调性,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协调,推动各国内部经济结构调整,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构建金砖国家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引领新一轮全球创新和经济结构性改革。二是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对接,培育互利共赢的行动共同体。继续深化金砖国家四大伙伴关系,落实好《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推动金砖国家贸易投资、制造业、能源、农业、科技创新等八大重点领域全面合作。

第五,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防范金融市场风险。一是加强全球资本流动监测,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金砖国家要用持续性手段,在合作框架下对外资机构和跨境业务的资本流动进行监测和评估;建立有效的全球性金融风险预警机制,识别、严防和化解全球金融风险跨境传递。二是结合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监管,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要加强与主要国际组织的宏观金融审慎监管合作,构建更高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另一方面,建立国际金融风险信息发布、金融信息查询和金融隐私保护等制度,推动微观审慎监管的改革与创新。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二十国集团与全球经济治理”(16JZD02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创新竞争力提升研究”(16AGJ00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黄茂兴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叶琪

[责任编辑:李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