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
学人小传
中国政法大学校园内的钱端升塑像 图片为资料图片
钱端升(1900—1990),法学家、政治学家。192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归国后,在清华大学讲授政治学、宪法学。1927年春季兼任北京大学教授,同年秋季应聘为中央大学政治系副教授。1930年回清华政治学系任教并在北大兼课。1937—1949年,四次应邀赴美国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其中1947年10月至1948年,钱端升任哈佛大学客座教授,讲授中国政府与政治。回国后于北京大学任教,1949年5月,被任命为法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钱端升参与北京政法学院筹建并担任首任院长。同时,兼任外交学会副会长、对外友协副会长、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外交部顾问,致力于新中国法制建设。1954年,钱端升被聘为全国人大宪法起草委员会顾问,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1974年,出任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及法律顾问。“文革”结束后,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编法律学丛书。1981年,应聘任外交学院教授。同年,加入共产党。此后,他还担任中国政治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名誉教授等职务。撰有《法国的政治组织》(1930)、《德国的政府》(1934)、《法国的政府》(1934)、《比较宪法》(1938)、《民国政治史》(1939)、《战后世界之改造》(1943)、《中国政府与政治》(1950)等学术专著,合著有《比较宪法》《民国政制史》等。
编辑《钱端升全集》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在2006年12月11日,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过一份我主编的《钱端升全集》清单。
但有想法易,实现想法难。过去十年间,我曾数次努力,试图推动《钱端升全集》的出版。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成果,是2009年在曾健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钱端升的《德国的政府》《法国的政府》《法国的政治组织》。
2012年时,我在荷兰格罗宁根见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黄进校长,他当时专程来荷兰参加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聊及编辑出版《钱端升全集》的想法,黄进校长表示支持,并且建议放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5年5月回国后,我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刘海光主任聊及图书策划,聊到这套书,想法一拍即合。接下来,我们即共同致力于国家出版基金的申请事宜。刘海光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再加上这套书的基本文献都在手头,“上下同欲者胜”,种种有利因素叠加的最终结果,便是这套丛书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大力资助。
进入2016年之后,这套《钱端升全集》的编辑工作便慢慢展开了。由于近几年,不同的国内出版社曾出版过钱端升的部分作品,如《民国政制史》《比较宪法》《中国的政府与政治》等,因此版权问题的解决花去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不影响进度,我与出版社编辑商量,先行录入、勘校不存在版权问题的钱端升早期发表在《益世报》《今日评论》等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以及早期出版的图书,力争双管齐下。
而在版权问题解决后,我便全身心投入到《钱端升先生年谱长编》和《文选》的编撰整理工作中去,当时已是2016年10月,距离为2017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献礼的出版计划,只剩半年时间;考虑到春节因素,实际可利用的时间更短。我们的编辑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节奏下进行的。
一
关于钱端升,我写过一些文章,先后收录在拙著《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政法往事:你可能不知道的人与事》以及《风骨: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中。由于常年关注钱端升,且在过去十年间一直停停进进地编辑《钱端升先生年谱长编》,我对钱端升应该说十分熟悉。只是越熟悉,反而越无言,不知道如何下笔。当试图介绍先生生平时,常有“掷笔四顾心茫然”之感。
在我看来,钱端升的人生历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4年。弱冠之龄之前,钱端升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求学中。到1924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归国,他已经成为当时中国政法学界凤毛麟角的青年才俊。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当然是其博士论文《议会委员会》,这理当是钱端升在学生时代的最高成就,甚至可以说是他终其一生纯学术层面的最高成就。
第二阶段:1924—1952年。这28年时间,是钱端升一生中精神上相对舒展、学术上成果丰硕的时期。钱端升先后辗转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流学府。1948年底,钱端升从哈佛大学回到北大,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除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外,钱端升先后著有《法国的政治组织》《法国的政府》《德国的政府》《战后世界之改造》《中国的政府与政治》等学术著作,另外增订并与王世杰合著《比较宪法》,与中央大学法学院同事共同编订《民国政制史》,另有学术论文若干。
1949年之前的钱端升在民国言论界建树亦颇多。执教之余,他笔耕不辍,二十多年间辗转于《北平晨报》《东方杂志》《现代评论》等民国时期思想舆论界的主流报刊,尤其曾在1934年主持《益世报》社论主笔半年多,抗战期间与西南联大同仁主办《今日评论》杂志,发表了大量政论,对时代问题有切中肯綮的见识与建议,成为民国言论界的旗帜性作者之一。
除了学术研究与言论救国,钱端升身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标签,那就是对现实政治的参与。钱端升本人从未在国民政府时代做过行政官员;他热衷或者乐此不疲的状态,似乎就是以学者身份积极参政议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钱端升、胡适、张忠绂曾应国民政府派遣,前往欧美推行民间外交。除此之外,钱端升在抗战期间一直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通过这种方式陟罚臧否时政,蒋介石“民主无量、独裁无胆”,对于钱端升这类知识分子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毕竟日寇当前,也就听之任之。尤其是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在引发“一二·一”运动的11月25日的时事晚会上,钱端升顶着当局特务的机关枪而发表演讲,铁骨铮铮,英姿飒爽,颇值后人景仰。
第三阶段:1953—1990年。1952年底,钱端升奉命筹组北京政法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曾参与新中国1954年宪法的起草,活跃于中国外交领域、高教领域,以民主党派身份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政议政。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钱端升彻底平反,于1981年如愿以偿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耄耋之年为中国政治学的重建发挥了余热,最终于九十高龄驾鹤西去。
纵观钱端升的一生,恰似那汹涌江水,在历史的河谷中纵横腾挪。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层面,还是人生智慧的汲取方面,钱端升都给我们留下了一座值得探索的迷宫,希望《钱端升全集》的出版能为后来者“解码”钱端升搭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