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文化的“庐山真面目”
中国社会科学网:如何在东学、西学互动中,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开拓汉学研究新领域,推进汉学的新发展,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田辰山:要讲如何做,才能开拓汉学新领域,推进汉学新发展,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话题要从我们正处在一个什么世界开始。必须意识到的是,人类处在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环境恶化、粮水短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道德沦丧、恐怖主义;人类面对这样一个世界而毫无思考,最后只能惩罚自己。而哪种文化对这种局面可做出有力的回应,哪种文化就会有话语权。
世界危机在很大程度是人的因素。人类已经有文化,人的科学能力本来可以应对这种局面的。但是人类缺乏哲学意志,缺乏纠正思维方式、纠正价值观、纠正自己行为的意志。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已经将人类带领到极端境地;鼓励人类竞争冲突、两极分化、分配极不平等。起因就是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建立在宇宙与社会事实不存在的“个体人”概想上,推行一套虚构的自由主义,作为富人变富,穷人变穷的合法性话语,大量制造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分裂。
世界的问题,根本是哲学问题,是哲学的危机。人类要躲避一场危机,必须找回哲学。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文化必须接受哲学的统领。可以说,问题出在人类在世界基本推行的,是一套“有限游戏”,是竞争,是你输我赢。我们需要从普遍推行的这种游戏,转换到“无限游戏”思维上来,到“我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世界人类命运问题上,要么是共赢,要么是共输”的思维上来。什么是“互相联系”和“共赢”哲学,西方思想中有重要来源,而中华哲学则是强有力的源泉。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家、哲学家意识到西方解决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开始期待东方文化的底蕴,越来越形成共识——中华哲学传统是替代自由主义的强有力选择。然而另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越来越不看好中华思想文化价值,文化偏见致使他们盲目崇拜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华文化割裂变成为时尚。问题是怎么造成的?一方面是近现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的话语,把中国一切现象塞入西方概念和理论框架;一切中国事务和文化现象,只要用西方概念看待,就被扭曲,变为面目皆非的负面东西。另一方面发生在中国,近代以来建构了一套以现代汉语为对中国思想文化进行解构的西方话语。中西思想传统都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茫。
由于西方话语的解构,“中华文化是什么”已经变得越来越说不清楚,由于西方话语成为中国流行语言,中华文化也失去把自己讲明白的话语。这种情况来自令人艰于意会的原因,它是西方话语所根植的下意识深层的特质西方结构。它决定着中华文化重新恢复认识自己是什么文化的关键,决定着重新恢复自己话语,恢复讲述自己的能力;中国必须走出自己思想文化的“庐山”,必须了解西方概念和理论框架那个深层的特质结构是什么。
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帮助我们走出庐山,它使中华文化了解到,西方概念、理论、话语深层的那个特质西方结构是“一多二元”; “一”是上帝或唯一真理,是假设存在、外在、凌驾一切、非人类可经验的;“多”指这个“一”凭空创造的一切、呈单独个体存在、互无联系的宇宙间“万物”;“二元”是“一”与“多”(如神与人)的分立性,只有单线、单向“一”对“多”主宰和对立关系;“万物个体”之间也是互无联系地孤立与对立关系;在与“一多二元”对照之下,比较哲学指出中华思想文化的“一多不分”:“一”(曰“道”或曰“理”)是自然、社会万物及人之间相通、互变、不断延续与互系;是因为这样的互系不分而使得万物“浑然而一”;“道”或“一”不是外在于“多”(万物)的,而是内在于它们;所以称为“一、多不分”。
“一多不分”的中华思想文化,是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强有力的回应,原因是它的哲学是万物互系不分,是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天然、自然、适当关系出发、以它为本;自由主义则是以超绝主义的“一”和以人作为不联系的分立“个体”为假设,其“自由”、“平等”、“人权”、“民主”一套概念,都是与以“神”和“个人主义”的前提假设分不开的。
“一多不分”与“一多二元”作为中西两大思想传统各自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价值观(崇尚观)和语言的哲学结构。如果看不到中西思想文化意识的这两个不同结构,轻易地用西方文化意识理解中国,或者用中华文化意识理解西方,都必然造成对对方的扭曲与误读。所以,比较中西哲学阐释可以深入中国学术的各种人文社科领域,开拓当今汉学研究的新前景,推进汉学的新发展。既然比较中西哲学文化的阐释,为我们不含糊地解决了“中华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它的比较阐释话语,也就成为中华文化进行适当讲述自己的话语。中华文化在比较中西哲学文化视野实现的自己讲述自己,走出“庐山”,反顾“庐山真面目”,它就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学术最强有力话语,是占据学术制高点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