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4年12月14日,第十八批护航编队巢湖舰顺利抵靠吉布提港。视觉中国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4期)
8月22日晚,以中国海外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战狼2》,票房突破52亿元。在影片热映的同时,有关中资企业及员工的海外安全问题也成为关注的热点。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的步伐加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经济活动,也带出去不少中国员工。
在收获“走出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中资企业也时刻面临着海外安全问题。虽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像《战狼2》中男主角“冷锋”一样单打独斗、拯救所有人撤离的英雄,但随着中国海外安全管控市场逐步形成,从业的“冷锋”们逐渐增多。
1名员工外出6名安保人员护送
在境外投资经营要面对事故灾难(例如工伤事故和交通事故等)、公共卫生(例如疟疾、登革热、埃博拉等)、自然灾害(例如海啸、泥石流、洪水等)、社会安全(例如战争、冲突、绑架)等风险,数百项的风险因素中,社会安全风险是最难防范的危险因素。在应对这些风险的过程中,仅仅依靠安保人员,显然不够。
在业内,海外安全风险防范包括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建设、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场地防护、差旅管理、人员管理、外事管理、应急管理和社会责任等一系列工作。
“中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的安全问题很复杂,按照国家要求,我们要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四个对接,即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平台对接和项目对接,四个对接中的每一个层级,安全问题都是我们必谈的领域,这也是发改委工作的抓手和方向。”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二部负责人牟雄兵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据一名从事海外安全工作近10年的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海外地区政治情况复杂,例如在南亚的某中资企业项目,曾出现1名员工外出,身后跟着6名安保人员护送的情况,而这6名安保人员分别来自当地政府军、反政府军和民间组织。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安全联盟创始人金桂岭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目前从事海外安全管控的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类,即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安全咨询机构人员和安保公司安保人员。金桂岭说,近几年因客观需求增加,在国内催生了一系列安全管理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如安保公司、培训机构、海外智库、安防设备厂商、保险救援公司、管理顾问和信息咨询公司等。
中企海外安保投入数十亿美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际部海外防恐安全和HSE(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负责人张军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近一段时间,全球安全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IS向全球加速渗透,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浪潮化态势,中东、北非、中亚、欧洲、亚太地区恐袭事件显著增加,海外中方人员和中资企业也无可避免地成为恐怖袭击目标。“东突”组织就曾多次发出威胁,欲绑架在东亚、中亚和中东的中资企业高管及其家属。
张军介绍,目前,中石油在全球37个国家经营95个油气项目,海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在72个国家开展服务,海外项目现有中方员工17000多人,外籍雇员超过9万人。为应对上述情况,中石油明确提出,在高风险国家的项目安保投入比例应达到投资额或合同额的3%~5%。张军介绍,中石油在伊拉克项目的安保投入最高可达项目合同额的20%,远超国际一般水平。
据中石油公开数据显示,在“走出去”的24年里,集团累计海外投资近1100亿美元。按照上述关于安保投入的比例推算,中石油安保方面的需求累计达33亿美元以上。
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公司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部总经理万军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目前,该集团在11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境外员工超过10万人,其中中国员工3万人,当地员工7万人。为应对境外日益复杂的安全局势,保护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安保投入巨大。
安全防范“上天入地”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众多安全防范手段中,平时的物防方面投入占整体安全投入的大头。以某央企在海外高危地区的项目为例,为保证人员安全,基地周边设置3层警戒线,最外侧的警戒线距基地20公里,比从北京北三环到南三环的直线距离还远。除安保人员24小时巡逻放哨外,基地内还常年停放着一架供紧急撤离的飞机,飞行员和机务人员也和员工一样常驻在基地内。一旦最外侧警戒线发出警报,基地内就会组织全体人员有序撤离。
除了危机时刻“上天”的做法,还有企业想出了“入地”的办法。《战狼2》里中资企业员工在工厂受到破坏时,临时躲到了老库房里。现实中,一些企业在项目基地地下深挖并建立“安全屋”,里边配有食物、饮水和药物等必需品,一旦基地有危险,全体人员可集体转移至地下躲避。同时,“安全屋”还配有卫星定位系统,可及时与总部和救援人员联络。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手机APP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企业实现通过智能手机APP救援的案例。今年年初,在泰国曼谷某中资企业员工突发心脏病,通过APP报警后,10秒内国内客服人员接线,并通过GPS定位报警人的具体位置,医疗机构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中企员工最终成功获救。
政府部门无专门常设固定机构,需审批汇报层级较多
海外安全行业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目前政府部门还没有一个常设的固定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驻外企业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审批和汇报的层级较多,指令不清晰,容易错过最佳撤离时机。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公司QHSE部总经理万军说,针对政府相关部门、境外企业和人员、安全服务机构等,目前政府部门还没有对这些组织和个人的境外安全风险防范责任、义务、权利和责任追究进行立法,政府多个部门都有境外安全监管的责任,我国的“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安全管理机制未在境外安全风险防范中完全落实,境外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感缺失、个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导致境外安全突发事件、劳务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二部负责人牟雄兵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相关司局已经开始着手对“走出去”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今年很多司局都安排了相关方面的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中国海外安全研究所安全官委员会主席王劲松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海外安全管控还未成熟,从业者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很多驻外的安保人员不会英语或者当地语言,导致无法在关键时刻和他国谈判。同时,从业者的安保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对于降低冲突的思路可以更加多元化,例如通过和当地文化交流等方式,避免误会和冲突的发生,“花小钱办大事”。
王劲松认为,由于我国的海外安全管控行业发展于近5年,起步较晚,市场商业性不强,与世界成熟的公司相比,全产业链的能力不足,综合性价比不够。目前,国际上的境外安全防护、转运、救援用的基本都是外国企业,国内还没有企业可以做,中国安保公司人员出境也不能合法持枪,导致很多业务被抢走。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风险意识不够,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压缩了安保和应急投入。
海外安全管控行业或现井喷式增长
牟雄兵表示,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安全问题,并不只是中方一家的事情,应该和当地政府和机构共同承担责任、采取措施。例如,位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项目的合作,巴方政府安排了1万名中央军人和1万名地方武装力量对项目周边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保护,确保了瓜达尔港的有序建设。后续入驻港区的中资企业,也都得到了安全保障。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安全联盟创始人金桂岭认为,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安保公司、安全顾问公司、情报分析机构、保险公司、救援公司等,都是借助国家“走出去”的契机实现全球化。现在中资企业走出国门正当时,中资企业已经覆盖到全球160多个国家,它们更希望得到具备境外牌照、团队、资源的中资服务机构的帮助。国内的安保、咨询、保险、救援领域公司尚未真正走出国门,随着海外市场的拓展,国际化程度会相应提高。未来,我国海外安全管控行业或出现井喷式增长。
目前,中资企业在境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各项风险管控工作缺少整齐划一的规划,出现信息不对称、技术和思路滞后、浪费成本等问题。
金桂岭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传统服务模式将出现改变,防护行业将从产品导向转向企业需求导向,预计两年内,防护行业将在海外风险管控技术上有新突破,并且将会诞生一个或者多个综合性的海外安全风险管控综合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