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3,人均GDP水平排名第2,属于治理能力和人均GDP水平排名均靠前的典型地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这主要得益于该市具有较高的保障能力、调控能力(分别位列第1、第2)。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的财政能力和参与能力排名较靠后(均位列第8)。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财政能力偏低,主要与该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偏低有关。为此,对于无锡市,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南通: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4,人均GDP水平排名第7。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南通市治理能力综合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该市具有排名靠前的财政能力(位列第2),以及排名居中的保障能力和调控能力(分别位列第7、第6)。但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的参与能力排名相对靠后(位列第13)。为此,对于南通市,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盐城: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5,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0。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治理能力排名靠前主要得益于该市保障能力、财政能力和参与能力排名均靠前(分别位列第1、第5、第4)。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调控能力排名相对靠后(位列第10)。为此,对于盐城市,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扬州: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6,人均GDP水平排名第6。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具有较高的财政能力(位列第3)。但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的调控能力排名居中(位列第7),且保障能力和参与能力排名相对靠后(分别位列第11、第10)。为此,对于扬州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人均财政收入水平,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均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镇江: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7,人均GDP水平排名第5。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保障能力、调控能力和参与能力排名均靠前(分别位列第1、第5、第3)。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财政能力排名相对靠后(位列第10)。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财政能力偏低,主要与该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偏低有关。为此,对于镇江市,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连云港: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8,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2。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参与能力排名靠前,在13地市中位居榜首。
“十二五”期间,连云港市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政社互动”覆盖75%的乡镇,“一委三会”社会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43个。创新矛盾纠纷多元融合调处机制,推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稳定。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政府服务热线受理处置各类问题100余万件,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老龄事业等取得新进步。
但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连云港市的保障能力、调控能力、财政能力排名均较靠后(分别位列第8、第11、第12)。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的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和财政收支平衡能力均偏低。为此,对于连云港市,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和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制定更为科学的财政支出规划继而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泰州: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9,人均GDP水平排名第8。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保障能力与无锡等4地市并列第1,财政能力位列第4。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调控能力、参与能力排名靠后(分别位列第9、第11)。为此,对于泰州市,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人均财政收入水平,继续发展有利于群众参与治理活动的各类组织和机构,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徐州: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10,人均GDP水平排名第9。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保障能力、参与能力排名均靠前,其中保障能力得分与无锡市等4地市并列第1,参与能力在13地市中位列第2,财政能力排名居中(位列第7)。比较分析结果还显示,该市调控能力排名靠后(位列第12)。为此,对于徐州市,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淮安: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11,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1。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财政能力和参与能力排名居中(分别位列第6、第7),但该市保障能力、调控能力排名均较靠后(分别位列第12、第8)。为此,对于淮安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人均财政收入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宿迁: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12,人均GDP水平排名第13。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参与能力排名相对靠前(位列第5),但该市保障能力排名中后(位列第8),调控能力和财政能力排名靠后(均位列第13)。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财政能力靠后,与财政收入增长能力和财政收支平衡能力均偏低有关。为此,对于宿迁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和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制定更为科学的财政支出规划继而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均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常州:治理能力综合得分在江苏省13地市中排名第13,人均GDP水平排名第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该市调控能力和参与能力分别排名靠前和居中(分别位列第4、第6),但该市保障能力和财政能力排名相对靠后(分别位列第13、第11)。通过进一步分析财政能力下的二级指标,我们发现,该市财政能力较低,主要与该市财政收入增长能力较低有关。为此,对于常州市,采取积极的就业措施提高就业率,通过加快发展产业、完善税收政策等来提高财政收入增长水平,是其今后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的重点。
可能产生的误差及其他说明
数据可得性带来的限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指标数据选取方面,主要是以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导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指标数据对于指标的准确反映程度,因此测评结果与各城市的实际治理水平存在略微偏差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基于统计数据的治理能力测评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现实问题和影响治理能力的所有要素。我们更希望通过数据测评这一技术手段,发现一些可能影响治理能力的点与面之间的盲区,从而为研究和实现国家、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出更多主题。也正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采用市级数据对江苏省13地市治理能力进行了测评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简要地提出了提升江苏省13地市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更为深入的实地调研有助于对测评结果进行补充和修正。除了数据的可得性会给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指标数据的选择带来限制之外,对于现实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城市,有其各自的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和难点,因此评价各城市治理能力的指标体系应尽量避免千篇一律。若就相关问题广泛开展实地调研,有利于准确把握各城市所处的实际发展阶段、根据各城市发展重点等,针对不同城市设计不同的指标权重,进而对测评的结果进行修正和补充。
如若可以获取到更为详实的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将能够在构建各城市治理能力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及其他统计分析模型之基础上,从实证的层面更深一层地探索究竟还有哪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因素,会促进或限制江苏省13地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赵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