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有效融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载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切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使其贯穿覆盖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之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营养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传承和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引导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和行为遵循,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夹杂在海量信息中,借由新媒体平台涌入,这些错误思潮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一定冲击。这就亟需我们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以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滋养广大青年的精神家园,不断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以应对各种杂音带来的挑战。
目前,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从最初的单一国学讲堂形式发展为包括课堂教学、讲座报告、实践活动等在内的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模式。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仍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学生成长相契合的时代内涵仍有待进一步丰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发掘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情况仍有发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指导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尚未形成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仍存在零星散落现象,完整性仍有待加强,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以选修课为主,课程还缺乏有效统筹的安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仍有待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载体仍有待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新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在校园内落地生根,就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由校史校情、校风校训凝练升华出的大学风骨与底蕴,大多源自传统文化,体现着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与精神追求。加强对校史校情、校风校训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母校给予学生的精神给养和动力源泉。通过编排校史题材话剧、舞台剧等艺术节目,将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植入学生文化基因。采用特色鲜明的校风、校训关键词,为校内主要街路、广场命名,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塑造学子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始终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构建完善教育体制机制,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传统文化素养。随着价值塑造层级和程度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应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分年级教育体系。在入学阶段,将传统文化纳入通识基础课,融入学业规划、人生规划等内容,引导广大青年珍惜韶华,合理规划大学时光,促进广大青年接触、了解传统文化。这一过程以诵读、札记等教育方式为主,将传统文化嵌入学生脑海,引导学生内化于心;高年级阶段,传统文化教育逐步深入,围绕理想信念、社会担当、能力提升等方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这一过程以讨论、辩论为主,通过思辨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在毕业阶段,通过加强治学、修身、立业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谋划未来人生,以传统文化涵养积淀作为新的发端,将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推动个人发展的内生动力。
辅导员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切实关系到传统文化育人效果。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不断加强其传统文化素养,鼓励辅导员开设传统文化相关人文选修课,促进教学相长;通过专项培训、系统学习等方式提升其传统文化水平;通过委托课题、成立工作室等方法促进辅导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研究;通过将传统文化育人效果纳入单位年终考评、个人评优,传统文化课程与职称评聘挂勾等方式,不断强化辅导员队伍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坚持创新载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新形势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创新载体,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坚持价值层面与学问层面同时发力,基础普及与专业强化协同发展。结合时事热点,精心策划主题,邀请传统文化领域知名学者开展名家讲座、文化沙龙,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深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辅导员精品工作等项目为载体,结合专业特色,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广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学生群体中传承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先进团体和个人,通过开展大学生道德模范评选、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等方式,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举办文化艺术欣赏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举办校园版《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让学生在领略传统艺术风采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中形成崇尚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融入网上网下学生实践活动,为传统文化教育注入新鲜活力。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实践活动,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学生服务奉献,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成立“汉服社”等研习传统文化的学生社团,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开展活动,形成学校社团百花齐发、百家争鸣的局面。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话语体系,综合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学生推送传统文化教育信息,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作者单位均为东北大学学生工作处)
【参考文献】
①冀晓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人民教育》,2017年第Z1期。
②陈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
责编/潘丽莉 赵橙涔(见习)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