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京津冀发展

核心提示: 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产业同质化、发展资源不均等问题,应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地联合发展低碳经济、注重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各地区要素资源流动等方面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面临产业同质化、发展资源不均等问题,应从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三地联合发展低碳经济、注重三地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各地区要素资源流动等方面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京津冀  产业转型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京津冀一体化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最主要的战略之一。忽视三地产业一体化发展,将导致京津冀地区无法顺利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强对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存在区域产业同质化和资源约束较大的问题

产业发展区域同质化现象突出。在京津冀地区探索产业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忽视了一体化发展问题,以致于产业同质化现象突出。受盲目追求GDP和政绩等因素的影响,三地大多引入了重化工业项目,以致于各地区出现了产业重叠现象,彼此间竞争加剧,区域整体产能过剩。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例,天津和河北多采用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虽然展现出了强劲发展势头,但也带来了不小的环境危害。北京主要发展服务经济,天津和河北依然发展工业经济,同质化发展现象明显,竞争较为激烈。相较于天津,河北产业发展具有劳动力密集和资源消耗的特征,缺少技术创新和资本发掘,河北省内各城市同样拥有产业同质化现象,因此在三地产业竞争方面处于劣势,难以实现经济与环境一体化发展。

区域资源环境约束力较大。相较于其他城市,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忽视了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发展问题。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发展显然要考虑节能减排问题。在这方面,三地政府已经达成共识,在环境治理上协同发力,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老旧产能装备改造。但随着区域人口的不断增多,三地处在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多发的状态,区域资源环境约束力过大。在三地中,河北地区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是北京和天津的3—5倍。此外,河北产业主要为资源消耗型,随着资源的日渐减少,河北地区也将面临不利的发展形势。包含河北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都需要承受较大的经济与环境一体化发展压力。

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落差明显

目前,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具有明显落差。据新华网报道,2016年三地GDP总值合计约74612亿元,占全国的10%。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达到了24899亿元、17885亿元和31827亿元。但河北人均GDP不到其他两地的一半,区域发展并不均衡。相较于其他两地,河北不具有资源集聚优势,所以无法实现提质增效,只能不断寻求机会推动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三地产业无法得到合理衔接,北京和天津地区出现重复投资,河北地区的产业发展缺少优势,三地产业结构并不合理。目前,河北地区仍处在产业链低端,要等待京津的产业转移或要实现产业链纵向升级,需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在垂直分工格局的约束下,三地也难以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发展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京津冀地区资源分配。目前,三地在资源分配上出现了“极化”现象,人才由河北地区向北京、天津单向流动,无法实现生产要素的互补,进而导致京津冀地区难以取得发展合力。从区域科技资源分配情况来看,北京和天津不仅拥有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同时也拥有科技人才的优势,所以在技术市场中拥有较大优势。对比北京和天津可以发现,天津虽然拥有科技人才资源,但是未能在研发和技术上获得较高的成交额,所以仍然无法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与北京和天津相比较,河北地区资源的缺乏给其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较大困难。据《全国省域科技与社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北京科技人员达到了338人/万人,约为河北的10倍。受要素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三地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发展处在“极化”状态,不利于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举措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京津冀地区要想取得协同发展,应将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当成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结合当前国家产业结构特征,还要以二、三产业的发展为重点,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而在进行三地产业结构调整时,还要结合京津冀各自发展阶段和特征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从总体上来看,要以智能化、绿色环保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主,适当进行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按照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北京可以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利用科技创新引领三地经济发展。天津地区可重点进行重化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以推动产业的高端化发展。而河北地区还应以产能化解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致力于承接其他两地产业,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地联合发展低碳经济。京津冀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应通过合理实现区域分工,发展低碳经济,完成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再造。为此,三地要建立战略联盟,重点进行低碳产业的发展,完成区域节能环保产业平台的建设,以实现区域环境污染的联合防控。为实现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三地应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形成资源一体化利用的产业供应链。在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天津应重点发挥资本、科技和人才优势,河北应发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产业优势,在河北地区完成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建设,并完成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而三地联合进行智能电网、绿色电池等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设,则能降低区域产业发展对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此外,三地还应联合开展绿色制造行动,加强区域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协同完成能耗低、污染少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推广,从而共同向着高端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注重三地产业协同发展。为推动三地产业的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应联合化解河北产能过剩的问题,使河北地区在区域协同作用下向外疏解过剩产能,从而将河北地区化解产能的风险和损失降低。为达成这一目标,三地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应联合实现玻璃、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源整合,抓住国家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时机实现资源输出。与此同时,京津冀需协同完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构筑,共同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并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对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三地应协同推动该类产业发展,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对接,建立起由健康养老、旅游文化、高端软件和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构成的新兴产业格局。

加快各地区要素资源流动。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还应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加快各地区要素资源流动。京津冀三地政府应取消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政策,如重叠产业布局、人才流动限制等。在人才资源管理方面,还应完成统一指导性意见的构建,并加快人才资源贡献的合作平台建设,为三地协同发展提供充足人力资源。加快各种资源跨地区、跨产业和跨行业的流动,还要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完成融合发展平台的建设,如产业研发基地、产业创新人才库等,使三地的财力、人力和科学技术等要素资源得到共享。汇聚各地资源,三地受益良多。北京能加快低碳产业技术的发展,天津也能实现产业的高端化发展。而在北京、天津的支持下,河北也能在完成过剩产能压缩的同时,加快休闲产业、环保装备制造业等替代产业的开发与发展,进而更好地推动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产品低碳设计理念促进河北经济转型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60313050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管军、严骏、牛晓惠:《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省钢铁产业转型升级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责编/贾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京津冀   升级   产业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