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科技创新和结构性改革趋势,重塑经济发展优势
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全球需要新共识,中国需要新战略。仅就中国发展而言,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国际国内,加快创新转型与自身发展,积极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具体来看,务必从战略高度充分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要积极顺应全球化发展新态势,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转型升级,重塑经济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开放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面向未来,我们必须顺应全球化发展与科技创新大趋势、顺应全球结构性改革大趋势、顺应全球性服务业开放发展大趋势、顺应全球投资贸易规则便利化和自由化大趋势,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要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发展进程,体现中国开放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瞄准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投资贸易规则,在主动开放、公平开放和发展中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表明中国是全球化发展及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与实践者。
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创新引领发展的新理念。跟踪全球科技创新前沿技术,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争取在这一轮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中抓住新机遇,在一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眼下,我们已经率先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从企业低成本制造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从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向全方位参与价值链合作转变,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和“中国营销”的新目标。接下来,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全球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奠定坚实的结构性基础。
要发挥大国责任,为完善和创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中国方案。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我们要逐步从传统国际经贸规则的遵守者向新规则的参与者、制定者转变,通过主动设置新议题、提供新智慧,积极反映发展中国家新诉求,在推动全球化更加开放、公平、包容的发展过程中发出中国声音。
要创新开放经济模式,树立全方位开放经济发展新思维,推动全面开放发展。从开放空间来看,要加快从东部沿海引领开放向沿海、内陆、沿边协同开放转变;从开放的领域来看,要从原来以制造业开放为主,逐渐发展到服务经济开放发展,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开放力度;从开放机制来看,要从单一的“引进来”,逐渐发展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内外协调开放发展;从开放政策来看,要从原来依靠政策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性开放,转变到依靠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公平竞争型开放发展,真正增强开放型经济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个方面是,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让“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
事实将继续证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引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有效应对各类“黑天鹅”和“灰犀牛”的有力工具。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建设:
要发挥“一带一路”在应对逆全球化思潮、引领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为抓手,提升全球投资增速,促进全球贸易增长,推动全球金融开放合作,创新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为世界经济走出复苏并迈向新的发展周期提供重要新动力。
要坚持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突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开放合作与包容发展新理念。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修复全球化失衡。用共商、共建和共享理念引领新一轮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引领全球投资贸易规则重构,发挥“一带一路”作为全球治理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都能有发展的获得感。
要发挥“一带一路”在构建开放经济新优势、稳步推进中国全球化战略布局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们要统筹好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内外投资协调发展,实现开放与创新互动,推动开放经济在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高标准和高水平上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逐步实现大国崛起及全球化战略布局同步发展。
为此,需要加快从贸易大国、投资大国向贸易强国、投资强国及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动力的金融强国转变,真正实现强国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布局,最终在国际事务和世界安全和平中发挥大国应有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