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人民智库 > 研究报告 > 正文

新常态下小康社会建设路径探讨

核心提示: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纲。纲举目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摘要】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纲。纲举目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关键词】新常态 整体推进 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常态下不断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纲,纲举目张。回顾历史,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的过程。这个问题,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17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号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全国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情况,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了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当前,这些政策导向、发展难题、人民意愿就集中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上,只有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才能率领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分三步走的战略思想,即实现温饱、达到小康、全面建设现代化。经过上世纪最后20年的努力,200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98000.5亿元人民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7858元人民币,财政收入13395.23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8%,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1%,整个国家已经走出低收入阶段,步入了总体水平的小康。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中国现代化战略新三步走的思想,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末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谋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出发的,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整体推进。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理论提出来,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相衔接,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新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按照十八大的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就深深地体现在经济、政治、民生、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和共同进步上了,也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步推进。

在新常态下从整体上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工作主线。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从实现中国梦的角度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他说,我们已经确定了今后的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5月,在接受特立尼达等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基于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步步为营,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了决定性突破。2014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国克服种种困难,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7.4%的发展目标。7.4%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7.4%后面的总量就是2014年中国国家经济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我们理解,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加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力度,着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新挑战,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持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预调微调,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线,才能紧紧抓住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各项事业的牛鼻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从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和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但不是经济强国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出发,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紧紧抓住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只有不断推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步发展,才能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上来。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这就要求发展既要有较快的速度,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要坚持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逐步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共同协调拉动;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自主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面对发达国家在科技等方面长期占优势的压力,中国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法律和政策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必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量人口离开农村进入城市,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应流动人口需要的体制机制,需要改革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土地制度、就业制度等。改善居民生活需要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在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使那些处于弱势和边缘的群体和地区也得到发展,能够分享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老百姓面临越来越迫切的生态环境压力,这也是世界一些仁人志士关注中国的因素之一,甚至有人认为,若是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中国的持续稳定发展会大打折扣,而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依靠促进生态文明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更要靠发展来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2012年,中国人均淡水资源2093立方米,同期世界平均水平6123立方米、高收入国家8195立方米、中等收入国家5819立方米;2011年中国森林覆盖率为22.5%, 世界平均水平为30.9%,高收入国家为35%,中等收入国家为28.4%;2010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2 吨,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为4.9%;2011年,每立方米空气颗粒物含量,中国为82.44微克/立方米,世界平均水平为61.3982.44微克/立方米。这些,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必须稳步扎实地加以解决。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②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版。

③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年版。

责编/徐艳红 郑清源(见习) 美编/李祥峰

注: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原创文章,网络转载请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字样。书面转载请联系010-65363752或邮件至rmlt@rmlt.com.cn。

[责任编辑:人民智库]
标签: 常态   小康社会   路径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