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什么

核心提示: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中,政治认知力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指标,它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方向性,避免一个大国犯颠覆性的错误。政治认知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对政治制度决定性作用的认知程度,“飞来峰”式的政治制度,必然导致无效治理甚或国家失败;而根植于本土的政治制度,具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文化传统的滋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摘要】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中,政治认知力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指标,它保障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方向性,避免一个大国犯颠覆性的错误。政治认知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对政治制度决定性作用的认知程度,“飞来峰”式的政治制度,必然导致无效治理甚或国家失败;而根植于本土的政治制度,具有民族精神的支撑和文化传统的滋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政治认知力 国家治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国家战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在回答国家战略中得到发展。“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简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如果不被理论化乃至作为思维方式的范式化,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指导实践的作用。

为什么“国家治理能力”更为关键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中,不但国家治理能力更为关键,而且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认知能力——这里称之为“政治认知力”,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治理能力,同时也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指标。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无疑是两个关系密切的概念,其中最要紧的应该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很好理解,就是在现代政治价值(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法治、民主、平等、公正等)的指导下,建立起现代性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政治体制。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国家的政治体制似乎都被“现代化”了,比如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模仿美国建立起总统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模仿英国建立起内阁制。然而,这些国家为什么依然是无效治理?关键还是因为国家治理能力的缺失。

从表面上看,治理能力是由可以量化的各种指标构成,其涉及的是诸多政治权力的关系。就权力关系的上游,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言,国家治理能力需要培育体制吸纳力,这是不同的社会阶层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和支持度问题;就权力的中游,即国家权力内部而言,国家治理能力表现为制度整合力,即通过政体而形成各种权力关系的合力,而不能是“否决型政体”;就权力的下游而言,国家治理能力表现为政策执行力,即高效能的公务员队伍执行国家意志的能力,以及国家与社会合作执行政策的能力。上述指标无疑是可以被量化的,以此而比较不同国家的治理能力,发现各个国家在治理中的长处和短板,衡量各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

换言之,为什么很多发展中国家模仿乃至移植了西方政治制度而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我们可以从“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构成的国家治理能力的一般性理论中去寻找,经比较而进一步认清自己制度的问题究竟何在。

为什么“政治认知力”是一种前提性国家治理能力

到此为止,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澄清,而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彻底性。我们知道,对一个国家的最大挑战,是发展方向或政治道路问题,政治道路一旦被选定,即使知道自身制度的问题何在,比如即使通过“体制吸纳力—制度整合力—政策执行力”比较而得知自己的弊端,这些弊端就能得到解决吗?永远不可能!谁有能力改变党争民主而导致的“否决型政体”?由此可见政治制度的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家集团对于“政治”的认知能力,即关于政治权力关系的认知程度、对于政治制度的理解程度,等等,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政治道路,以及由此而来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通俗地说,一个国家对于政治道路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政治制度的选择,然后才有相应的国家治理能力。因此,我们才说“政治认知力”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前提性指标。

“政治”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但其核心则是国家权力,或者说是作为国家权力代称的政治权力。中国人熟悉的思维方式是“经济决定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政治的反作用。这无疑是对历史的极简约化处理,或者说反映了特定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经验。从更广阔的世界历史来看,政治权力关系极为复杂。虽然如此,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推演出一般性规律或者称之为“国家权力原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现代化   关键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