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推动绿色就业需破解哪些难题

核心提示: 共享经济发展是将人民作为发展关键,而绿色就业则对提高就业率、推进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共享经济发展下绿色就业战略不仅为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就业岗位、提高岗位转换能力提供了动力,还能优化政策支撑结构,扩充就业容量,提高绿色就业能力。

【摘要】共享经济发展是将人民作为发展关键,而绿色就业则对提高就业率、推进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共享经济发展下绿色就业战略不仅为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就业岗位、提高岗位转换能力提供了动力,还能优化政策支撑结构,扩充就业容量,提高绿色就业能力。

【关键词】共享经济 绿色就业 战略转型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产业转型的趋势,它让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整合成为可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趋势让绿色就业成为新方式。

发展绿色就业是实现共享经济发展的关键

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在人民共享的基础上,做好制度安排,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夯实发展基础,促进民众团结,向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从本质上看,“以人民为中心”与共享发展始终是一致的,共享需要“以人民为中心”,参与并获得共享。在社会发展中,将人民作为共享、共建的主体,其目的是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从而推进全面发展。人民参与社会发展共建,是通过就业的形式达成,而就业则是最主要的民生话题。就业是坚持共享成果、推进共享发展的保障,更是确保群众生存与发展的途径。

面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不断递进与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消耗与高污染产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同行业的就业机会与劳动岗位出现缩减现象。但与它对应的现代服务、能源与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产业重心,并且呈现出逐步扩充就业空间的局面。从就业与人的关系来看,科技进步、就业、政策指导与技术都是推进经济建设的条件。绿色就业在改善就业空间、条件与结构的同时,有助于创建人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共享经济发展下绿色就业战略转型面临的困境

产业结构现状不利于绿色就业岗位供给。目前,绿色增长还未成为经济建设的核心方式,很难真正打开就业岗位的生产与创造空间,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和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新技术带动经济建设的同时,排斥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而影响了绿色产业发展,很难达到就业升级与转型要求。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已经成为受损行业,但还在努力维持产业运转,并承担着转移劳动力的责任。在缺少低碳技术的情况下,纵然进入经济复苏期,也是复制传统道路。

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造成了绿色就业供给结构失衡。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存在发展不足、扩张动力不足等产业结构发展现状问题,是造成绿色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表层原因。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长期实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相关配套的制度、政策等。受到这些体制机制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口、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供求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同时,无技能、低技能过剩、高技能人才短缺等,会让低端与高端就业出现失衡现象。从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反馈的数据来看,少数技术岗位出现了空缺现象,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岗位的空缺等。而造成少数技术岗位出现空缺现象的原因,是就业人口与数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因为,现代服务业、新能源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绿色就业战略还未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甚至制约了绿色就业战略。

绿色就业岗位创造和转换成本较高、动力较弱。第一,缺少交易市场,以碳交易为中心的改革,还未进入运营状态,市场机制下的激励机制不能完全达到绿色就业转型的要求。第二,碳税制度主要针对的是二氧化碳,关于碳税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还处在理论阶段。所以,要支持国家绿色就业岗位支付、生态补偿、产品认证、价格补贴等措施,并借鉴西方国家经验,转化成有效的绿色就业制度。另外,绿色就业成本高也是影响绿色就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业特点决定了技术、资金、风险与时间成本超出传统就业。一方面,绿色就业岗位数量固定,不能完全吸收传统行业的失业人员;另一方面,绿色就业岗位对就业者学历、技能、知识提出了更多要求,传统就业岗位的人员很难满足要求。

共享经济发展下的绿色就业战略转型的突破

调整产业结构。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契机,不断优化产业技术、结构与组织政策,为其创造绿色的就业转型空间;利用管制、能耗效率规划产业链条,控制高碳行业增长与市场准入机制,缩短产业链条,减小高碳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比重,形成包含低碳农业、服务业、工业在内的经济框架,以不断优化绿色就业战略转型,形成良好的就业补偿体制,清楚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指标,充分应用政策来开发人力资源总量,促进自主创业,在绿色援助的基础上,减小绿色就业转型成本。整合国外先进技术与国内清洁技术,促进低碳关键与共性技术发展,增强清洁能源与节能技术投入,为新兴绿色就业提供技术支撑。

优化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共享经济发展下绿色就业战略涉及很多内容,就业发展最好由政府通过法律推动,形成绿色就业支撑框架。同时,将绿色观念深入国家政策。首先,落实绿色就业法律保障,形成以就业为中心的环保与产业政策。结合项目规划与就业情况科学预案,具体如项目对绿色岗位人数、失业人口的影响、项目权益与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结合绿色就业与共享经济要求,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借助法治规范绿色就业发展。其次,提高绿色就业融合度与覆盖范围。绿色就业不能仅限于绿色行业,应向传统产业学习,积极推广传统岗位就业与绿色环节。

创新政府管理机制。首先,把低碳管理理念贯彻到政府管理中。然后,再对绿色就业战略与低碳经济层层设计,拟定有效的阶段目标与行动方案,借助低碳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就业转型。其次,形成多元立体的绿色转型治理框架,充分发挥绿色就业转型的主导功能,鼓励社会低碳消费、企业低碳生产,以形成政府主导,与公民、市场多元合作的框架。再次,充分应用政府管制、财政补贴、碳税、标签计划、工业园区规划等各类经济工具,优化绿色就业转型体系,促使绿色就业政策市场化。最后,把绿色就业放到政府绩效管理中,以经济增长、民主兼顾、社会发展为指导,形成一套科学的政府考评体系。

做好就业培训。形成并不断优化绿色就业培训机制,在个人、社会、政府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方向、技能需要,拟定恰当的绿色就业培训规划,形成上下融通、自上而下的绿色就业培训体系。在资金扶持上,不仅要设立专项资金,还要充分发挥政策价值,鼓励企业、个人加入投资绿色就业培训平台与建设中。将绿色就业技能纳入职业培训范畴,和传统就业相比,绿色就业有更多要求。同时,之前的产业岗位会随着产业建设成为绿色岗位。因此,绿色就业培训必须是立体的、全面的;必须将职业技能评定、岗前培训、社会培训纳入绿色就业技能培训范围,以不断提高绿色就业技能,形成良好的绿色技能考核体系与就业环境。

(作者分别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①绿色就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张丽宾:《绿色就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劳动》,2013年第2期。

②付庆杰:《低碳话语中的绿色就业战略转型路径》,《理论观察》,2016年第5期。

③蓝庆新、韩晶:《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战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第1期。

④蔡昉:《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的丰富发展》,《人民日报》,2017年3月21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难题   就业   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