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机遇,但仍存在缺乏综合性规划、旅游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旅游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当保护古村镇的民俗风情、树立特色旅游品牌、加强乡村旅游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全民参与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不仅增加了农民就业岗位、提高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而且有利于优秀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而日益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综合性规划、旅游环境质量有待改善、服务质量低下等。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乡村风貌同发展旅游的关系,探寻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用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对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给予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机遇,但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须破解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乡村旅游的管理部门包括旅游部门、土地部门、交通部门、规划部门、卫生部门等。各部门缺乏协同管理机制,有些措施甚至互相制约,或是违背旅游业发展规律,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了经营者的信心。此外,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经营者投资扎堆,造成景点重复建设;与城市旅游相比,资金不足、土地征用、信息资源不充分也是制约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难题。
二是旅游设施配套和产品挖掘不够。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于城市,主要表现为交通不便、安全设施不充分、卫生条件脏乱差、购物场所管理不规范等。这主要由于经营者急于求成、盲目跟风建设所导致。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经营理念和认识高度不到位,许多地方的乡村旅游产品单调,形式单一,主题定位不突出,雷同化开发现象显著,难以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是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或破坏性开发。首先是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如过度采摘造成部分土壤板结情况、只顾从事旅游业而无暇种田造成农田荒废、基建设施不规范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其次是人文社会环境方面,受外来文化融合碰撞的冲击,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致使一些传统的民俗风情、民间工艺、民间信仰等变得日益商业化和世俗化,也有一些古村镇、古建筑、古文物、古街道被翻新改造,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民俗风貌。
四是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低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所提供服务的水平对于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服务人员都是以农民为主,其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个人素养有待提升,这直接导致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有限,有时对于游客的食、住、行等基本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标准一体化、精细化方面有待加强。一些乡村旅游点的卫生状况、消防设施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安全隐患,从而成为乡村旅游的又一瓶颈。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遵循“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模式
保护古村镇的民俗风情。乡村旅游资源价值不仅仅是其古老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民风民情等构成的内在文化内涵。不同的地域特色造就了独特的生活习惯、交通、服饰与饮食等民俗风情,找出这些古村镇特有的民俗风情才能让古村镇活起来。因此,对古村镇的保护不仅仅只保护典型文物或典型古建筑,更要维护这些古村镇传统风貌集成的,包括建筑文化、宗族文化、民间信仰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内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是最具可行性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同时,针对存在的“重有形文物建筑,轻无形人文资源”的现象,除了要继续保护、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和景观文化,以及文物古迹外,还应组织人力搜集整理古村镇的发展史、乡俗文化、民间典故和名人游踪等,充分挖掘和恢复传统民俗遗存。
树立特色旅游品牌。如果能将某区域乡村旅游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品牌和名片,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该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挖掘特色至关重要。政府应当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深度挖掘背后隐含的人文景观,开发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或举办节庆活动,如通过开发当地特色小吃餐饮、特色古建筑旅游住宿等途径,原汁原味地展现乡村风貌。分类别打造奇山异水观光度假游、古村新貌观赏体验游、欢乐田园采摘游、民俗风情互动游等不同旅游线路,体现乡村休闲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因千篇一律而导致景区之间陷入恶性竞争。
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环境改善相矛盾的问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要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所以应遵循“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模式,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的制订、政策的实施等环节。同时,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让居民在保护古村镇,整治村落环境、开发古村镇旅游中受益,通过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使村民享受现代文明生活,使乡村居民认识到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孕育着巨大的价值,从而提高持续发展的自觉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环境建设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桎梏。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通讯、交通、供电、饮水等,尤其是要构建面向政府、乡村旅游经营者、游客等主体的智慧化和信息化服务体系;同时,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以创造优良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广泛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素质。其中,对于经营管理人员、导游人员和服务人员,主要以内部培训为主,以体现当地服务特色,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对农民开展旅游相关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教育、本地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教育,以及服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服务品质与服务范围,提高当地农民兴办旅游的能力。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按照“科学开发、持续利用”的要求,一方面,政府应在全国层面上制定并完善乡村旅游管理法规及相关政策,以保证乡村旅游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及旅游资源的循环性利用。另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在国家战略前提下,应加强对当地乡村旅游景区(点)开发的顶层监管。结合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等各种特色资源,对接当地农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规划等专项规划,制订乡村旅游规划,实现对乡村旅游项目数量、区域和类型的调控;构建健全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引领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此外,各地政府部门应尽量依托当地特色资源,选择“生态养生型 ”“景区依托型”“ 社区参与型”等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分阶段、分区域、因地制宜地细化制定当地乡村旅游相关的惠农政策并认真落实,避免乡村旅游开发项目的过度开发和盲目效仿,保证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注: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旅游在河南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BJJ02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姜玉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长沙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广东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责编/陈楠 孙娜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