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创业与创新怎样同步

核心提示: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创新的同步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同步更新。推动创业与创新的同步发展,必须要平衡市场与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创业与创新市场投融资环境,并完善创业创新同步的相关政策。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创新的同步发展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的同步更新。推动创业与创新的同步发展,必须要平衡市场与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完善创业与创新市场投融资环境,并完善创业创新同步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创业 创新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而新常态主要就体现在“新”上。“新”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因此,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要打造新的经济“引擎”,无疑创新与创业的同步发展就是打造新“引擎”的手段,也是开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关键。在创新创业同步引领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更好地实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创新的内涵

“创业”在我国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以私人企业、民营企业等为代表的创业行为,其本质是国家出现了一个新的市场参与主体,但这样的创业对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的影响较小。其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创业是一种致力于创造新产品、新技术、新文化、新模式的市场资源整合行为,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企业形式出现,都产生了对传统产业的拓展或颠覆行为。“大众创业”强调创业对象的广泛性,这表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开放性。与我国已有的产业相比,“大众创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更适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应对,发挥“市场试错”功能。

从本质上说,经济新常态意味着过去的经济形态进入了效应衰退期,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很显然,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跳出传统产业模式,而创新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我国必须以新理念、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促成“新经济”。创新不是个体行为,“万众创新”的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社会创新机制。

创业与创新的不同步,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难度较大

狭义地说,创业与创新的关系就是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两者在过去的经济发展阶段缺乏同步性,导致创新明显落后于创业。正是创新与创业的不同步,导致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难度较大。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启动全民智慧、激发全民创业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以全民创新、创业的形式,促使经济资源分配的合理、平衡,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将更多智慧、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因此,实现创业与创新同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创业和创新同步发展,能促进经济发展软件与硬件相匹配。在传统产业结构框架中,经济增速与经济总量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问题突出。如果一个创新品的诞生和功能的实现,仍然依赖的是传统产业环境,那么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特点很难消失。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基于经济结构的优化,新的创业行为必须与传统产业区分开,在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以更少的投入换取更大的效益。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创业与创新同步结合,发挥“新硬件”“新软件”的共同优势,即在全新技术、全新设备、全新管理等基础上实现创新理念,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要求。

第二,创业和创新同步发展,可以实现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的更新。根据经济新常态的改革要求,要逐渐淘汰旧的产能,建立新的生产体系。在淘汰旧产能过程中,不仅要淘汰旧设备、旧工艺、旧技术,还要淘汰落后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在资源型经济模式下,大量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很显然,这不符合经济新常态发展的要求。实现创业与创新同步,就是要从根本上阻断落后产能的生产,并将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发挥其最大效应。

影响创业与创新同步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速下行,导致对创业和创新同步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2016年,我国GDP平均增速为6.7%,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速回落的同时,“新经济”尚未完成市场建构,对于全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较低,这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激励政策的实施和财政资金的划分。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创业失败的各种因素中,资金不足位居前列,而经济下行趋势客观上增加了金融服务机构的放贷风险,导致金融机构对于创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不断缩水。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前景不明朗,提高了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市场资本的准入门槛。

人力资本缺陷导致创新和创业同步发展受阻。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人才都是最核心的要素。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过于强调人力资源而并非人力资本,彼时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赖人口红利,人力资源丰富是确保劳动力低成本的关键。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驱动要素发生了本质改变,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人力资本来源于教育,代表个体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等非物质价值,这是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忽视的部分。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对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人才培养形式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了“草根”阶层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经济新常态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去”为核心,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客观上提高了新兴产业的行政审批门槛,造成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足,而这与降低创业创新的行政审批门槛的要求背道而驰。宏观经济方面,“去第二产业、兴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导致创业创新行为较多地集中在互联网产业、服务业等方面,呈现资源过度集中、模式过度同质化的局面,挫伤了“草根”阶层参与创新创业同步的积极性。

创业与创新同步的实现路径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以民为本”,基于这一特点,应从体制机制改革角度树立市场化思想,遵循市场化导向,促进市场化改革,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的基本格局。“简政放权”是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基本方向,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创业者的障碍,降低了创业的门槛,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发展,如建立创客机构、创意孵化器等,最大限度释放公众创新智慧。

完善创业与创新同步的市场投融资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投融资市场实现“全民覆盖”“全民输血”,以规避由于资金不足形成的创业、创新发展瓶颈。以创新为例,长期以来我国的创新体制并不完善,对创新的扶持主要针对体制内机构,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私营企业或民间机构很少能够获得政府的创新基金支持。因此,政府要改善创业和创新的投融资环境,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式,为小微企业、民间机构以及个人提供平等的资金支持。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并提高创新创业同步的群体比例。政府作为政策引导主体,要跳出对创业和创新人才的认识误区。互联网经济时代,创业不局限于企业家,创新也不仅只有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等“精英”才能完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强调的不是规模,而是综合效益,创新也并非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在文化、艺术、农业甚至日常生活领域,都存在广泛的创新点。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和创新人群的关注,建立畅通的申请机制,加强政策扶持或经济帮扶。一方面,通过政府资源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完善社会教育、培训机制,提供知识渠道服务。通过上述措施,我国可以逐渐提升创业与创新的人群比例,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作者为成都体育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傅国华、林爱杰、陈永城:《创新创业驱动中国经济新发展》,《新东方》,2015年第6期。

②宋瑞礼:《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4期。

责编/张寒 美编/于珊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同步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