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给意识形态传播带来更加复杂和严峻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传播应该勇于面对变化的形势,并且善于利用各种现实条件和资源,不断自我强化、发展、完善。要加强互联网传播媒介管理,夯实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网络阵地;要构建和培育网络学术平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 马克思主义 网络传播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的出现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形态,催生了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双重变革。互联网时代,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各种思潮、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融合、对抗空前激烈,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传播同样会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更为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借助“互联网+”渠道,扩大自身影响力。
加强互联网传播媒介管理,夯实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网络阵地
要加强对网络资本的管控,杜绝网络传播霸权主义,掌握网络媒介话语权。西方资本和技术优势对我国互联网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当前新浪、百度、搜狐、网易、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是我国逾7亿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然而这些大型门户网站或多或少地都有国外资本和技术的背书,其承载的信息所代表的集团利益以及价值取向也很难自觉地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契合。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完善资本来源审核机制,加强网络信息发布监管,打破网络传播霸权主义,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重新占领大型门户网站这一主阵地。
规范网络资本和网络媒介的逐利本性,引导其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服务。网络经济一定程度上是“眼球经济”,因而一些投资人和网络平台为了追逐利益,会有意将媒介资源商业化、低俗化、资本化,往往会采取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经营策略,甚至不惜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走灰色地带、打擦边球、钻法律法规空子,在吸引关注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不良价值观念,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力提升带来巨大阻碍。这就需要在监管上下功夫,尽快完善网络信息传播相关的法规体系,拨乱反正、惩恶扬善。一方面,要大力遏制虚假、低俗、损害社会安全和国家形象的不良信息传播;另一方面,则要致力于弘扬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良币驱逐劣币”。
完善互联网媒介传播的意识形态审查制度,从根本上隔断反马克思主义信息的传播渠道。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也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利益集团的必争之地。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同样会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时机,以“言论自由”为幌子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意图颠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而中国政府必须对此保持警醒和关注,必须加大对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的监管、审查、打击力度。中国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一些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培植的诸如网络大V、意见领袖、水军等发布的信息要进行严格监管,对一些诸如否定历史、否定英雄、反社会主义、损坏党和政府形象、刻意制造社会矛盾、宣言民族分裂等谬论和谣言要给予坚决打击,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走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途。
构建和培育网络学术平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影响力
“互联网+”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途径更加开放、多元,也更加高效、便捷。因而马克思主义要想提升其影响力,还需要做到自身的不断完善,不断强化学术根基、不断与时俱进,适应和指导新的实践,才能够获得广大社会民众的普遍认同。
要建立旗帜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传播网络平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争端和矛盾依然突出,而互联网作为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去占领,那么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必须要构建和培育一批专业牢靠的网络学术平台,发布马克思主义相关的经典思想理论体系和最新研究成果、开设理论学习和讨论专栏、建立马克思主义学习素材资源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析现代社会热点和难点、邀请专家学者在线授课和与网民互动等,以此营造浓厚的马克思主义学术氛围,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时批判和反击敌对势力不良思潮的渗透、破坏。通过构建和培育坚实的学术平台来调动全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将广大人民群众聚集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进而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主动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抵御不良思潮。
充分利用自媒体渠道传播马克思学术理论成果。“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讯技术最突出的变革之一就是自媒体的蓬勃兴起。自媒体打破了若干强势组织对媒介资源的垄断,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创造者、加工者和传播者,其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现实下,马克思主义要提升其网络传播影响力,必然需要抢占自媒体阵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真理性、科学性和学术性为武器,占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认知高地。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跨地域、跨学科、跨身份,甚至跨国家、跨种族地获取到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和学习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影响力
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利用“互联网+”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传播队伍,以人才的潜能不断丰富“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践经验,以先锋榜样的力量最大限度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力。
首先,要打造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想取得更好传播、发展,就需要一批思想品质优良、理论知识扎实、政治立场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人才队伍,要培养一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目前我国一些高校正在开展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些社会组织机构也致力于先进马克思主者的人才培养和榜样塑造工作,培养一批知名人物、精英人士和意见领袖,把他们塑造成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战士、火种、代言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影响力提升,就是需要发挥先进分子的中坚力量,发挥先锋模范的榜样力量。不仅要能够自上而下地影响社会大众,也要能够自下而上地影响干部意识,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
其次,要打造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队伍。目前我国一些政府组织、学术机构、马克思主义团体等尽管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上经验丰富,但是还很欠缺网络媒介运用的能力和素养。因而利用“互联网+”提升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就要针对其网络媒介的应用能力和素养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加大网络传播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马克思主义者的媒介素养。另外,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要素,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也应该充分重视和挖掘人力资源价值。要立足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建设一只高素质、高技术能力、现代化、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充实必要的网络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反应能力,为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为山西大同大学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郭跃军、戈瑜珍:《论“互联网+”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②王雯:《互联网时代怎样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民论坛》,2016年第34期。
③翟涌荟:《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教育因素探析》,《理论观察》,2014年第4期。
责编/温祖俊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