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网络舆论的滥觞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2)

核心提示: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滥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相应的挑战与机遇。只有不断在网络舆论中吸取其精华,强化网络思维,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网络舆论的滥觞固然有着特定的技术原因,但是,网络舆论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同是发布者和接受者的网民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表达方式和内容,更能够领会对方的心理,也代表着彼此的利益。可以说,不论传播手段多么先进,如果传播的内容为受众所深恶痛绝,那么,受众也就很难成为下一个传播者,自然也就导致了某一个传播链条的断裂,而传播的话语方式,如果不是很容易为对方所接受,这种传播无疑也容易大打折扣或者形成断裂。就此而言,传播首先还是由受众决定的。也正是网络,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最优化的传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单向度的信息传递,而应该是多向度、多方向的交流和思想融合,这种交流和融合的前提,不是传播的手段,不是传播者的高度,而是受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实施的连续性的信息传递。就此而言,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就必须突破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贯彻”式的传播理念与话语体系,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理念与话语体系的更新。

掌握网络话语体系,形成网络思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的更新

首先,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针对网络舆论的内容与话语进行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极其丰富和全面,而网络舆论在各种势力的博弈中却往往此消彼长,或与核心价值观某一方面的内容相抵触,或与核心价值观的另一方面内容形成支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把握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吸收网络舆论中的有益成分和话语体系,创新网络传播和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以更加精准的内容与方式实现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传播。

其次,借力媒介融合,实现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的开发与重构。传播媒介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应用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模式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网络传播的混乱无序却又不断地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一方面固然应该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也必须明白,所谓创新,并非只是新事物的应用,也包括对于传统方式的进一步整合。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一方面必须不断适应新媒体、应用新媒体,同时,也要充分吸收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的不同优势,在实现资源重构的基础上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方式。

再次,致力于服务意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理念的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根到底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但是,在传播过程中却很少有人把传播过程也当做一种服务,更没有以服务者的姿态来进行传播,这在网络化传播时代,无疑是既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也忽略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与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真谛。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坚持“不忘初心”,彻底地回到人民的立场,认真围绕基本受众对于传播内容的需要和接受活动的心理需求,冲破传统意义上所谓的“大众传播”理念的束缚,结合传播的话语环境和传播对象的特点进行细化统筹,针对不同的受众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尊重受众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时吸收受众呼应或者传播的“正能量”信息,实现传播内容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而更好地把中央精神的传播与当前最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思想建设工程,面对网络舆论滥觞的特定背景,我们不仅要从网络舆论中吸取精华,掌握其话语体系,更重要的是必须形成网络思维,深刻领会网络传播的本质性特征和网络传播的要义,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理念与话语体系的更新,从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化传播。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注: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协调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2400410158)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

责编/孙娜 美编/王梦雅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谷漩]
标签: 滥觞   价值观   舆论   核心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