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级大国也是完全的全球性大国,成为全球性大国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国际体系及软实力等诸多要素。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以来,美国实力地位逐渐相对衰落,但由于美国仍保有维持其一超地位的优势和实力来源,它的衰落将是个漫长、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尽管中国目前仍未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持续发展,未来成为全球性大国将水到渠成,但全面赶超美国将任重道远。有鉴于此,我们要客观看待中美两国实力差距,借鉴美国维持超强地位的经验教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带动产业升级换代;更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全球性大国 软实力 和平崛起 中美合作 全球治理 新型大国关系
【中图分类号】D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5.21.005
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世界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如果说19世纪是英国世纪,20世纪是美国世纪,那么,随着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持续崛起,美国守成大国长期相对衰落,21世纪还将是美国世纪吗?中国能否赶超美国,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
全球性大国的要素
关于全球性大国的要素,中外学者的界定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与经济(包括土地、资源、生产规模等)、军事、科技、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实力相关。中国《管子》一书提出“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在1833年发表的《列强论》一文中,提出“大国”的定义是:一个大国“必须能够与其他所有联合起来的大国相抗衡”。美国学者乔治·莫德尔斯基则认为,世界性大国是世界的主导经济国,是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的最重要连接点,世界大国主导经济不仅规模(GDP)大,或富裕程度(人均GDP)高,而且意味着在技术创新的条件下主导性产业部分生产旺盛,并能积极参与世界经济,有足够的支持其履行作用的巨额财力,在制定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规则上起决定作用。①
其次,不仅有硬实力(主要是军事实力等),也有“软实力”和“巧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根据约瑟夫·奈的界定,软实力的主要内涵是价值观、文化、政策及机制;软实力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能力,即“罗致行为能力”。②软实力发挥作用依靠的是说服别人跟进、效仿或者使其同意遵守由拥有巨大软实力的国家主导下的国际规则、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巧实力经常被美国总统奥巴马或政府高官所使用。希拉里·克林顿说:“美国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解决最急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的参与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所谓的‘巧实力’,利用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一切工具。”③巧实力意味着将命令的硬实力和吸引的软实力结合起来作用。无论是硬实力、软实力,还是巧实力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没有经济上弱小的国家能够征服其他国家,这表明经济实力对于塑造大国地位至关重要。
再次,从相对性角度来界定全球性大国的要素。《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在书中引用了两个定义:一是强国现在的富强并不一定取决于自身充分的实力和富裕保障,而主要取决于其邻国的富强与否;二是国家实力不仅要看自身绝对实力,也要看与其他大国比较的相对实力。④
此外,还有的学者认为,超级大国是完全的全球性大国。15世纪以来,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的国家不少,如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等,但成为完全的全球性大国——超级大国的国家只有三个:大英帝国、美国和苏联。1944年,美国外交政策教授威廉·福克斯(William T.R. Fox)在其著作《超级大国:美国、英国、苏联——及其对和平的责任》中表示,大国中只有极少数国家成为超级大国,由于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特别大,而具备了大幅超出其他大国的左右世界事务的能力。1945年的世界形势很明显形成了三个远比其他国家强大的超级大国:大英帝国、美国和苏联。⑤
但是,三个超级大国并列的格局并未保持多久。英国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渐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90年代初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俄罗斯依然具有超常的全球性大国的要素,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和军事力量,拥有世界第一的版图,拥有占全球22%的自然资源,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囿于其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再也不是真正的全球性大国。这导致后冷战的世界迅速成为一个单极世界,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的综合实力。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兴衰
自二战后初期攀上超级大国顶峰以来,美国实力总体上逐渐衰落,但这并非简单的线性变化,而是一个兴衰交织、复杂曲折的过程。目前和未来较长时期,美国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基本上继续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
美国成为和维持超级大国的关键要素。一是“战争因素”。这包括“热战”与冷战。“热战”(二战)让英、法、德等国家变成焦土,而让美国发了横财,战后初期,其经济占全球GDP近一半。冷战期间,军备竞赛让苏联背上沉重包袱,每年军费开支占GDP的20%,而美国仅为4%~7%,从而苏联经济被拖垮并最终解体。
二是政治要素。美国支付联合国22%的经费,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有否决权;美国在世界事务上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持,并因地理和政治因素与英国、以色列、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形成同盟。
三是经济要素。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的增长率(年均超过3%),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增速放缓;吸引众多跨国公司与金融机构在国内设立总部;拥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拥有发达的农业与消费市场;美元是头号国际货币,承担着主导性官方储备、交易媒介、结算等功能;拥有优质、发展良好的基础建设;在众多行业占领先地位,如新材料、电子与电信、资讯科技、航空与航天、能源、纳米科技、生物科技、医学、信息生物学、化学工程与软件等。
四是军事要素。目前美国每年军费开支约7000亿美元左右,占世界军费开支的41%,超过了随后13个国家军费开支的总和。⑥美国拥有世上最多的核武军备和航空母舰,成为全世界唯一真正能在全球投射影响力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科技与军备,并在世界多国设有常驻军,随时可以到任何地方执行任务。
五是国际体系要素。美国通过建立和健全各类相关的国际体系,通过控制国际经济、政治及安全环境并使其他国家按美国的意愿行事。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套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依托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最近G20提出的改革方案即便落实,美国仍对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拥有巨大影响力。美国还通过商签“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占据新一代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制高点。
六是地理要素。美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四,国土跨越寒、温、热三带,绝大部分处于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带,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最大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地缘政治环境在当今大国中最为有利,美国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如果发生战争,欧亚大陆上的大国均难以正面入侵,而美国却可凭借海洋将军事力量投射至海外其他地区。与其接壤的两个邻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其他西半球国家相比,美国综合国力拥有绝对优势,国家周边环境较中、俄等传统陆权大国简单及可控。
七是人口要素。美国是世界上第三人口大国,是全球人口最多、人口结构最为合理的发达国家,还是全球移民最多的国家。根据联合国数据,美国拥有颇高的人类发展指数。
八是科技要素。美国是全球研发支出最多的国家,每年科研费用占全球研发总和的1/3左右。美国拥有完备的科研创新体系,包括联邦、企业、高校和非营利系统。美国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和科技发明远多于其他国家。美国在航天科技研发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对月球与火星进行探索,是建立国际太空站的主要国家之一。
九是文化要素。美国文化对世界有重大影响,这是美国的软实力。美国的好莱坞大片、电视节目、流行音乐、NBA体育节目仍然风靡世界,CNN等强大传统媒体也覆盖全球。苹果智能手机、互联网、谷歌、脸谱网、推特等新型媒体也受到各国特别是青年人的追捧和广泛使用,美国通过这些新型媒体对各国进行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渗透。
美国实力变化与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二次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以来,美国经济就一直在波动曲折中发展,其实力地位也随之跌宕起伏,可分为四个阶段(见下表)。
第一阶段:发展黄金时期与实力鼎盛时期(1947~1972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得到全面加强,除政治上受到苏联的有力挑战外,在经济上没有任何挑战者对美国构成真正的威胁。尽管美国占世界GDP比重从1946年的46%降至1972年的34.1%,但这是美国实力从二战后初期不正常状态向常态转变的结果,也与当时美国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密切相关。1947~1960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达3.7%,高于1900~1938年(二战前)年均增长率2.3%。1961~1972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高达4.4%,创二战后以来新高。⑦
第二阶段:发展失衡与相对衰落时期(1973~1990年)。以美元兑换黄金的固定汇率制终结,油价暴涨,加之德国、日本竞争力提高,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3年的31.1%降至1990年的26.8%。这与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和失衡有关。1973~1982年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并发生了三次严重衰退。80年代“里根经济学”虽治愈了滞胀痼疾,却出现了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从全球最大债权国变成最大债务国。
第三阶段:“新经济”与实力重振时期(1991~2000年)。美国占世界GDP比重从1990年的26.8%提高到2000年的31.2%。这主要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冷战结束的红利,美国GDP连续120个月保持增长,年均增长率近4%,⑧创历史新纪录。
第四阶段:经济低迷与回归相对衰落时期(2001~2014年)。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两次衰退,其中2007~2009年发生金融危机和大衰退。这十多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8%,创二战后以来新低。这势必加剧美国实力相对衰落:一是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2001年的32.4%降至2014年的22.3%;⑨二是美国首次失去了世界第一制造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国的“桂冠”;三是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受到挑战,占世界外汇储备的比重从2000年末的71.1%降至2014年初的60.9%;⑩四是小布什政府单边黩武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也大伤“元气”,国际金融危机也暴露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弊端,导致美式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明显下降。
美国超强地位难以撼动,但相对衰落不可逆转。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在面临危机时表现出极大的应变和修复能力。在可见的未来,美国仍是西方主要经济体中修复能力最强和前景最好的经济体。20世纪无疑是“美国世纪”,约瑟夫·奈认为,“美国世纪”将持续到21世纪中期。11⑪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也指出:2030年前,美国的地位被另一个全球性大国所取代,一种新的国际体系出现,这种可能性看来极低;尽管美国与崛起大国相比势必衰落,但2030年美国极有可能保持“诸强中的第一”地位。⑫12
首先,美国经济发展未明显走下坡路,因而其实力不会急剧衰落。尽管金融危机和大衰退使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但美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应变和修复能力。美国政府已对其金融监管体系、医保体制及住房贷款机制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未来一个时期,美国经济再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随着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来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出现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新增长点,美国经济已走出“山穷水尽”困境,进入“柳暗花明”的新增长期。
其次,美国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并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世界经济历史表明,在工业革命中处于中心或领先地位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将加速,实力也会相应增强。前两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分别为英国和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可能首发于美国。信息、生物、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术融合正在引发新变革,深刻改变制造、管理、营销及消费模式,并催生新兴产业。美国已在页岩气革命中捷足先登,还将在高端制造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占据新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这将不仅加快美国经济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相对衰落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