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拿什么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核心提示: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需求,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发挥老年人优势,使其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对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需求,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发挥老年人优势,使其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对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老龄化  精神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设施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5亿,占总人口的10.8%。据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左右。由于成年子女升学、工作或失独等原因,老年空巢人口将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因此,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精神文化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精神文化生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物质生活一起,成为衡量老年人晚年幸福的两大主要指标。老年精神生活的匮乏成为侵害老年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学者调查研究显示,由于老年人不再参与劳动,过多的闲暇时间容易带来精神寂寞,加之身体健康问题的困扰及老年关爱的缺乏,由此引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在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自杀现象成为当今严峻的社会问题,一些老年人因无法承受老年孤苦寂寞的生活而早早结束生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公共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以天津为例,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涉及剧院戏曲、茶馆相声、书画、民俗、广场舞、街头曲艺及书本阅览等多种形式。老年大学、各种文化培训班、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说唱团等娱乐形式深受广大老年朋友喜爱,成为广大中老年朋友追寻晚年梦想、圆青春梦想、实现自我的一种体验和表达。过去十年来,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我国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亟待完善

尽管各级政府已经开始注重扩大老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覆盖面,但是,相对于总体需求,我国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还亟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相对集中,由市中心向周边市区逐渐减少,造成老年人使用不便;二是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匮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半径为1公里内的实际需求,与老年公共文化行为不符;三是除了社区健身器材以外,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生活需求;四是现有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尤其是在设施尺寸可达性设计及视觉认知设计方面不符合按照老年人人体工学及可用性设计理念,使得老年人在使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时存在很多障碍;五是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老年公共文化服务运营举步维艰。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令人堪忧。由于子女外出打工或者田间劳作,老年人承担了几乎所有照顾孙辈及料理家务的任务,因此无暇顾及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由于受社会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相当匮乏,这更增加了农村老年人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提高老年人精神生活水平,满足老年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年人精神力量,加快老年公共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老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成为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老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老年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发展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

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的养老方式,具有广泛性、群体性、互动性、共享性等特点。

积极扩大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剧院、体育场、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开办针对老年人的电影、剧场文艺演出、画展等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开展科学健身知识讲座等全民老年健康服务。根据城市、社区及村镇老年人口规模和需要,布点老年公共文化设施种类及数量,开辟丰富多彩的老年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增加老年特色文化服务项目,推进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参与能力建设,吸引更多的老年人进行自我及互助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活力。提供多层次、多样性及多元化娱乐活动方式,用更人文、平等的方式来对待并解决老年人精神生活诉求,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以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幸福设计及包容性设计四大老龄设计理念为设计依据,来构建老年公共文化设施“人因系统”,把“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社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依据人类工效学方法进行公共文化设施空间设计,构建高效能“生态宜居型老龄社区,提高老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建立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人才队伍,尤其考虑发挥老年人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中的作用,将民俗公共文化的发展继承提到新的高度。挖掘民间文化传承老艺人,鼓励和扶持老年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能手,提高公共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能力,在此基础形成一批颇具特色的夕阳文化产业,从而带动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老年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老年人晚年精神生活质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以文化养老为目标,从覆盖面及设施种类上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尽量满足老年人日常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规范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设计标准,提高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质量,以人类工效学理论、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幸福设计及包容性设计为出发点,对老年公共文化设施进行优化设计。发挥老年人优势,使其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力。

(作者为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

【注:本文系天津市社科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模式与构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E12046)成果】

【参考文献】

①邱宏伟:《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S2期。

②王秋惠,杨爱慧:《天津市涉老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城市住宅》,2016年第9期。

③王秋惠,胡承承,闫蕾:《城市老年人公共文化消费形态研究——以天津为例》,《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孙渴]
标签: 老年人   需求   精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