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努力研究、发现、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和阐发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从而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全面跃升,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转化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是中华民族能够保持生命力的内在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凝聚力的象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上,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关系,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脊髓。”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新辉煌。
坚持历史的辩证观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这二者的关系从来都是辩证的。对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不能将二者简单地割裂开来,不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都是糟粕,也不能用所谓新儒学等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两者要相互融合。并且马克思主义者从来都主张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如:经过长期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他的文章、著作中,不但有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还反映了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应当坚持历史的辩证观点,更好地阐释和对外宣传中国理论,认真总结处理这方面的丰富经验,才能促进我们的文化建设。并且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此,作为马克思主理论的工作者,我们应当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深入阐发总书记的有关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使两者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深入研究和阐发有价值的思想,加速推进传统文化的转化
建设好中国现代文化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旧的生产方式的产物,具有封建性的糟粕和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转化。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就逐渐向现代化转化。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奠定了基础。当然在不同的时期中,这种新文化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文化主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文化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如今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对我们党领导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为了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我们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发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和阐发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思想,从而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全面跃升,使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优秀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
增强传统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传,提升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长期以来,受过去革命时代思维方式等的影响,我们正面研究、宣传、吸收借鉴传统文化较少,对传统文化负面研究、批判和否定较多,加之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我国造成的强烈冲击,导致几代中国人产生了文化自卑感。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大正面宣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等。”实际上,前人留给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我们今天所取得一切成果与其是分不开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民越来越希望了解“中国奇迹”的历史和文化基因。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绵延不断的灿烂文明,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正面研究和宣传,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历史和文化传统故事讲好。并且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处理问题中的协商,珍视人与人之间的友善,重视对后人的教育。把这些正面的经验总结好,能够实事求是地说明我们历史文化和今天的成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应当做好的事情,有益于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从解决现实问题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功。但是,我们要在解决当今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时代课题上结合,决不能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否采用了传统文化的概念为合法性标准,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另外,我们要形成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如:党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并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即:“24个字,12个概念”。同时,我们要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经验,通过“接地气”的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如:接世界发展大势之气、民族风格、接中国发展现实之气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并用于今天的文化建设和理论普及工作中,使人们形成普遍能够接受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中国现代文化体系是由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的,是一种现代化、包容开放、革故鼎新的文化,汲取了全世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因此,至少它应当包括话语体系、哲学思维方式、社会思想文化和大众文化等五个方面。在这一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马克思主义是魂,各种文化形式是枝干。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和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真理体系来建设,加强对全社会进行马克思主主义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但是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体系来建设呢?在传统文化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礼乐制度、宗教载体等都体现出了十分完善的德治体系和信仰体系,因此,我们要扎根中国文化土壤,融通中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人类新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建立中国现代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服务,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①李旻、张允熠:《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5期。
②丁俊萍、林建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关系的历史考察及启示》,《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
③李旭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理论月刊》,2016年第6期。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
声明:本文为人民论坛杂志社原创内容,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否则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