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政策解读 > 正文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短短1个多月间,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就荒漠化防治向国际社会发声,这是他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例证。他在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明确要求。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这一重要指示显然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有两个基本的判断:横向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国家的领导人像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纵向看,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形成了充满中国智慧和中国方略的生态文明思想。这样的判断依据在于:一是他的生态文明思想十分丰富、已成体系;二是他的生态文明思想符合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三是他的生态文明思想已落实为大量的、难以枚举的具体行动;四是他的生态文明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在全党全社会达成了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会议、考察调研、访问交流等场合,越来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70多次。在他的领导下,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而后又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2015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了科学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这条红线,他科学阐述了破解发展与保护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有效路径,形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思想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基于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他对“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形象比喻和深入阐释,蕴含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深刻哲理。他多次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是对将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准确把握;他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科学论断,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执政为民的高度。他强调,环境就是民生。在他看来,生态文明建设是很大的政治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国际、国内形象,直接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没有局限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是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大国担当,勇于承担国际责任。他多次在国际讲台上阐述中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多次向世界传达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呈现出承担“大国责任”的认真态度与有效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而高度的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他强调要加大环境督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在他的主持下,开展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推行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迈向了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但彰显了中国智慧、构建了中国方案,而且落到了中国行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也将继续为全世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铁铮)

[责任编辑:潘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