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文化篇 > 正文

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底气何来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定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文化建设进程中的理论自觉。为更好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因此,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既是我们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要求。

深厚的文化历史传统

孕育于黄河之滨的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余年,创造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历经地域间的频繁流动,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文化间的彼此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造就了傲立于世的灿烂文明,逐渐塑造了具有高度文化认同和极富生命力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梁漱溟即指出中国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独自创生非从它受,自成体系与它者差异甚大,自古及今绵延独存,同化能力极强,影响力既远且大,具有高度妥当性与调和性。

中华民族素来对自身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直至近代遭遇了西洋坚船利炮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后,国人的文化自信才受到极大损伤。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思潮企图通过解构民族历史,颠覆文化传统,否认革命正当性,诋毁国家发展成就,消解主流意识形态。对此,我们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厘清其来龙去脉,便能对症下药,逐一驳斥,以正视听。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既有其传统,又有其根本。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便是自绝民族精神命脉。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为治国理政积累了丰厚资源:这既为破解时代难题贡献了有益经验,又为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历史镜鉴。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对历史文化传统有深入了解,对古人治国理政智慧进行总结。因此,对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对仍有借鉴价值的传统加以改造,赋予其时代内涵,激活其生命力;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必须珍视承继这份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民族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早日实现从文明大国到文化强国的历史转变。

高度的文化使命自觉

伴随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的不断加深,文化全球化问题日益凸显,各主要文明逐渐被纳入世界文化体系之中。全球化潮流发端于西方,其背后必然会带着极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在参与全球化进程时,既要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又要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以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来建构属于自身的现代文化。文化全球化并非西方化,更非美国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文化的世界交往应表征文化的民族性、差异性、多元性,并应把多元主义视为文化全球性的构成规则。

经历近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必然会产生复兴本土文化的强烈要求。由此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中国的国家形象不应仅是“政治中国”,抑或“经济中国”,而更应该以文化为本位,展现“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的确,历史上的中国一向以文明国家展示于世,是名副其实的以华夏为中心、以天下为情怀的文明礼仪之邦,自古及今都以文化立国。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与形象应是文化,一代代宿学硕儒开创了中国的文脉,这既具有当代价值,也具有世界意义。

上一页 1 2下一页
标签: 文化自信